典故出处:
《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
典故故事:
西晋时,尚书左丞郤晞之子郤诜(xì shēn),学问渊博,很有才干,不拘小节。晋武帝泰始年间,济阴太守文立举郤诜应朝廷选。以对策拜议郎,他一生为官廉洁,事母至孝;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出镇雍州,励精图治,鞠躬尽瘁。
为官廉洁,事母至孝。郤诜官居议郎,母亲病了,无车载母去看病。母亲病故,他辞官回乡,家里穷,买不起车马,就在他住的堂屋北面假葬(把棺浮厝起来)了母亲,从墙上开了个门洞,一早一晚哭拜,守丧期间,精心养鸡种蒜,三年后,用养鸡种蒜的钱买了八匹马,把母亲的灵柩拉到墓地下葬。自己扛土筑坟,尽慎终之孝。
秉公办事,不徇私情。郤诜守丧三年后,朝廷召为征东参军,平舆监军长史,徙尚书郎,转车骑从事中郎,升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崔洪又荐他为左丞相。一次,郤诜弹劾了崔洪。崔洪很是恼火,对人说:“我推荐郤诜当了左丞,他有恩不报,反而奏我一本,我真是拉弓自射,自讨苦吃。”郤诜听说了,就去拜见崔洪,说:“从前晋国卿赵宣子(赵盾)任用韩厥为司马,韩厥以军法处死了宣子的仆从,宣子对各位大夫说:可贺啊!我真有眼力,选中韩厥当了司马。”接着又十分恭敬地对崔洪说:“崔公是为国家推举人才,我是以才任职,为国效力,做官各有本份,总要洞察事理才行啊!您为何私下那样说呢?”崔洪感到惭愧,对郤诜越发佩服了。
出任雍州,励精图治。郤诜到雍州任刺史,晋武帝在东堂(偏殿)集合百官给他送行,晋武帝问郤诜:“你自我感觉怎样?”郤诜回答说:“臣举贤良的对策,为天下第一,好像桂树林里的一段树枝,昆山上的一块美玉。”晋武帝笑了。郤诜在雍州任上,励精图治,威严明断,鞠躬尽瘁。很得百姓拥护,后来病卒任上。此后,人们便常常用桂枝来形容有才能的人。隋朝之后,科举制度开始。因为每年的乡试一般都在八月,因此人们便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
郤诜(xì shēn),字广基,济阴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郤”同“郄”,故又写作“郄诜”。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以下成语:
【桂林一枝】意思是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昆山片玉】意思是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喻珍贵稀有之物或赞美人才难得而可贵。
【蟾宫折桂】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引申为获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荣誉,多指金榜题名,还指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得冠军,社会生活中人们参加各种考试,取得较好的名次。
【郤诜丹桂】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典故用典形式:
郤诜考试,夺得第一,桂林一枝出类拔萃。后遂用“桂枝、折桂、擢桂、攀桂、折桂枝、斫桂枝、桂枝香、桂枝擢、桂折一枝、桂林一枝、桂苑一枝、一枝高折、仙桂、丹桂、丹枝、芳桂、青桂、桂籍、东堂桂、东堂策、一枝桂、一枝荣、得桂、郤枝、诜枝、诜桂、郤诜桂、卻诜枝、卻诜策、郤诜第、郤诜荣、郤诜路、郤诜丹桂、蟾宫折桂”等称科举及第;以“失桂”指科举落榜;以“桂科”指科举考试。
【桂枝】唐·岑参《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唐·孟郊《送别崔寅亮下第》:“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
【折桂】唐·杜甫《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唐·白居易《和春深》之十:“折桂名惭郤,收萤志慕车。”唐·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唐·刘商《送李元规昆季赴举》:“见诵甘泉赋,心期折桂归。”唐·刘得仁《莺出谷》:“稍类冲天鹤,多随折桂人。”唐·姚鹄《及第后上主司王起》:“登龙旧美无邪径,折桂新荣尽直枝。”唐·武元衡《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戏赠韩二秀才》:“名高折桂方年少,心苦为文命未通。”唐·窦牟《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南宋·张抡《满庭芳·寿杨殿帅》:“流庆远;芝兰秀发,折桂争先。”清末·王毓岱 《示和甫》:“撷芹复折桂,亲非由我显。”
【擢桂】唐·杜甫《哭长孙侍御》:“道为诗书重,名因赋颂雄。礼闱曾擢桂,宪府既乘骢。”唐·王湾《哭补阙亡友綦母学士》:“屡迁君擢桂,分尉我从梅。”唐·方干《送李恬及第后还贝州》:“擢桂谁相比,籝金已不如。”
【攀桂】唐·赵嘏《东望》:“同郡故人攀桂尽,把诗吟向泬寥天。”唐·武元衡《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甲乙科攀桂,图书阁践蓬。”唐·贾岛《青门里作》:“若无攀桂分,只是卧云休。”唐·李商隐《镜槛》:“梯稳从攀桂,弓调任射莎。”北宋·苏轼《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蟾枝不独同攀桂,鸡舌还应共赐香。”
【折桂枝】唐·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翟中丞》:“幸穿杨远叶,谬折桂高枝。”唐·刘商《送杨行元赴举》:“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唐·彭伉《寄妻》:“不须化作山头石,待我堂前折桂枝。”
【斫桂枝】北宋·胡则《及第》:“五言似剑裁鳞角,七字如刀斫桂枝。”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唐代文学家裴思谦进士及第后的七言绝句《及第后宿平康里》:“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染桂枝香。”唐·袁浩登第后亦作《寄岳阳严使君》:“得意东归过岳阳,桂枝香惹蕊枝香。”桂枝香调名当本于此。
【桂枝擢】唐·张子容《长安早春》:“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唐·孟浩然《送洗然弟进士举》:“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飞。”
【桂折一枝】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桂林一枝】清·蒲松龄《与益都王禹臣亲家启》:“才得风檐片幅,已足当齐鲁之大观;行占桂林一枝,岂止生僮仆之新敬。”清·赵翼《黄雨歌》:“桂林一枝定谁折,黄色上眉先报喜。”
【桂苑一枝】唐·罗隐《东归别常修》:“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桂子第一枝】宋·陈元老《登科》:“桃花直透三层浪,桂子高攀第一枝。”
【一枝高折】南宋·郭应祥《西江月》:“休羡一枝高折,尽教十里遥闻。”
【仙桂】唐·罗隐《长安秋夜》:“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东归》:“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晚唐·黄滔《出京别同年》:“一枝仙桂已攀援,归去烟涛浦口村。”唐末·杜荀鹤《经贾岛墓》:“仙桂终无分,皇天似有私。”北宋·王禹偁《送鞠评事宰兰溪》:“科名旧捷仙人桂,县界遥看婺女星。”宋·无名氏《百字歌·寿张簿》:“才华拔萃,早宜仙桂高折。”
【丹桂】唐·罗隐《西京道德里》:“一枝丹桂未入手,万里沧波长负心。”
【丹枝】唐·齐己 《贻王秀才》:“须教至公手,不惜付丹枝。” 唐·罗隐 《东归》:“唯将白髮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
【芳桂】唐·顾况《送韦秀才赴举》:“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唐·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青桂】唐·方干《中秋月》:“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桂籍】北宋·苏轼《次韵汪覃秀才见寄》:“飞腾桂籍他年事,莫忘山中采药时。”
【东堂桂】唐·于濆《感怀》:“东堂桂欲空,犹有收萤光。”《思归引》:“不耕南亩田,为爱东堂桂。 ”唐末·张氏《寄夫》:“闻君折得东堂桂,折罢那能不暂归。”五代·齐己 《赠孙生》:“待折东堂 桂,归来更苦辛。” 北宋·张先《感皇恩》:“东堂桂,重占一枝春。”
【东堂策】唐·颜真卿《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东堂桂树】唐·崔子向《上鲍大夫》:“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一枝桂】唐·李白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南宋·陆游《寄彦成荣归》:“折将蟾苑一枝桂,泛入萱堂百岁杯。”
【桂一枝】北宋·赵抃《喜十二弟登第 》:“如何二十二年后,继得蟾宫桂一枝。”
【一枝荣】唐·罗隐《省试秋风生桂枝》:“因悲远归客,长望一枝荣。”
【得桂】唐·李端《送杨皋擢第归江东》:“试才初得桂,泊诸肯伤蘋。”前蜀·贯休《赠方干》:“弟子已得桂,先生犹灌园。”北宋·梅尧臣《闻表兄施先辈上第》:“昔人事功名,五十未为老。而今君已及,得桂诚非早。”《重送祖择之北使》:“文章世德已能传,得桂高枝二十年。”
【郤枝】北宋·刘筠《与客启明》:“秦痔从来易得车,郤枝今比我何如。”
【诜枝】晚唐·罗隐《寄大理寺徐郎中》:“官序诜枝老,幽尘范甑空。”
【诜桂】唐·杜牧《洛下送张曼容赴上党召》:“七叶汉貂真密近,一枝诜桂亦徒然。”
【郤诜桂】清·唐孙华《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首折郤诜桂,行弃终生繻。”
【卻诜枝】五代·和凝《小重山》:“正是神京烂漫时,群仙初折得,卻诜枝。”
【卻诜策】唐·钱起《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名逃卻诜策,兴发谢玄文。”
【郤诜第】唐·韩翃《别汜水县尉》:“ 谷永直言身不顾,郤诜高第转名香。” 唐·岑参《送蒲秀才擢第归蜀》:“新登郤诜第,更著老莱衣。”《送薛彦伟擢第东都觐省》:“名登郤诜第,身着老莱衣。”
【郤诜荣】唐·张道符《和主司王起》:“更许不才听白雪,一枝今过郤诜荣。”
【郤诜路】晚唐·黄滔《放榜日》:“郤诜联臂升天路,宣圣飞章奏日华。”
【郤诜丹桂】唐·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帝里无成久滞淹,别家三度见新蟾。郤诜丹桂无人指,阮籍青襟有泪沾。”
【蟾宫折桂】 亦作“蟾宫扳桂”。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镇朝经暮史,寐晚兴夙,拟蟾宫折桂之梯步。”明·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别妻》:“吾去不唾手步蟾宫折桂枝,须奋身金戈铁骑。”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蟾宫扳桂折高枝,书香还有继,天道岂无知。”
【失桂】唐·卢纶《送魏广下第归扬州》诗:“独归初失桂,共醉忽停杯。”
【桂科】唐·李商隐《为东川崔从事谢辟并聘钱启》:“仰观莲幕,俯度桂科,卵翼不自他门,顶踵实非己物。”唐·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江山之秀钟乎人,纯孝高节并其身,掬兹二美,摛为雄文,以之登桂科。”唐末·杜荀鹤《辞郑员外入关》:“男儿三十尚蹉跎,未叙青云一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