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平,不知何年出生,亦不知何年去世,史料只道他活跃在天宝年间,曾经参加过一次进士考试,落第之后开启隐居生涯,流连颖水河畔,终生没有入仕。
这人显然对仕途看得很淡,至少不是个官迷。刘方平日常交友广泛,不仅以诗著称,也擅长山水绘画,艺术天分极高,这首《月夜》就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没有长期乡村生活体会的人,写不出来这样清新朦胧的诗句,即便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有着赤子之心,观察入微。具体好在哪呢?一起来读这首诗。
闲来读诗•走近乡村生活
诗人刘方平描绘的是一幅乡村月夜图:
深夜的村落万籁独寂,明月悬于夜空,倾洒下漫天银白色的光辉,萦绕着半数的庄户农舍散发出淡淡的柔和醒目之色,而另外一半呢,依然隐没在黑夜里,不甚清晰。
夜逐渐变得深沉,不知不觉中抬头去看,北斗星和南斗六星已经横斜着,周遭显得更加静谧无声,仿佛一幅静止的画面,也并非完全的静止,因为万事万物生生不息,无时不刻在运动着。
今夜不知为何,偏偏感受到春夜的暖意。侧耳细细倾听,有细碎的虫鸣声清脆悦耳,竟然不见半点嘈杂?隔着窗纱第一回听见虫鸣,竟是说不出的清新、纯净,心中自然而然生起一股喜悦之情。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是个能工巧匠,果然不愧是山水画师,巧用寥寥数个字眼便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夜。
这个“偏”字出人意料,偏偏又带着一股诗人因熟悉节气、掌握气候变化而洋洋自得的心情。
虫声“新”鲜,因为今夜头回听到;
“透”字绝妙,或是诗人透过窗纱去看看虫子的方位,或是虫鸣透过窗纱过滤掉些许杂音唯独剩下美妙乐音;
“绿”是春天的代表色,然而在深夜其实很难看得清,既然看清了,何尝不是在夸赞月色的皎洁明亮?
一幅清新淡然的春夜图,虫鸣融入月色,诗人侧耳聆听到的未必只此一种声音,大自然谱写的乐章必定妙趣横生,朦胧中仿佛闻到春风送来清新的青草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