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金缕衣》:花开堪折时堪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5 09:21:23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乐营长大,不想重蹈母亲覆辄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唐德宗贞元元年(791),一名金陵官妓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生下了一个白白净净的女孩。孩子的父亲是一位姓杜的官员,官妓以为母凭女贵,从此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好日子就要开始了。不想官员升迁,就抛下她们母女不管,"黄鹤一去不复返"。她只好把女儿带在身边,再回金陵当官妓。

古代官妓形象

女孩在乐营中长大,承袭了母亲的职业,做了一名歌舞伎。歌舞伎常被称为"秋娘",女孩也就被呼作"杜秋娘"。花季的杜秋娘,出落得美艳无双,肤白如脂,天然丽质,是纨绔公子们追逐的对象。但杜秋娘并不想跟母亲一样,终极理想就是嫁一个男人,作为一生的寄托,结果还是落得被拋弃的命运。她利用乐营里少得可怜的教育机会,学习琴棋书画,学习识文断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歌舞伎形象

自己创作,谱写新曲《金缕衣》

跟一般艺人一样,乐妓文化水平不高,创作能力有限,跟师傅学什么就唱什么,新鲜玩意儿很少。高级一点的乐妓则会向文人"求"新词,或者直接购买。能够得到名人的新词,马上身价百倍。

表演歌舞的乐妓

而杜秋娘则是一位实力派歌手,自己写歌,自己作曲,自己演唱。最近一段时间,她创作了一首叫《金缕衣》的七绝乐府: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很单纯的一首歌。春天花开的时间不长,人生也是一样,青春年少的时光不会太久。杜秋娘用花来比喻少年好时光,用树枝来形容人老体衰,用折花来比喻要珍惜青春年华,用空折枝来形容老而无力,错过青春就会导致无穷悔恨,既形象又美妙,创造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意象世界。

《金缕衣》诗意图

演唱新曲,被李锜收为侍妾

元和元年(806)的一天,乐妓们到镇海节度李锜府上表演歌舞,杜秋娘声情并茂地演唱了这首《金缕衣》。这首意在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不要辜负青春好时光的歌,在李锜听来,却充满了挑逗意味。此时他虽年愈花甲,不是"少年时",但临近暮年,他似乎更要抓住美好年华的尾巴,及时享受生命乐趣,这小女子太知道他的心思了!再看小女子相貌,唇红齿白,眉目含情,李锜当即决定把她收为侍妾。

当时,唐宪宗李纯正在着手削藩,将藩镇权力收归中央,已经连续三次派使者召李锜回长安。李锜知道这是唐宪宗的调虎离山之计。他反复吟诵着杜秋娘的《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两句诗似乎告诉他,形势迫在眉睫,再不起兵,就没有机会了。他不再犹豫,杀掉劝他入朝的判官王澹,正式起兵反唐。

影视剧中的李锜形象

但唐宪宗敢于削藩,是留有充分后手的。仅用一个多月,他就把李锜的军队彻底打垮,俘虏了李锜,押到长安,处以腰斩之刑。

感动李纯,成皇帝"机要秘书"

杜秋娘也被掳到长安,填入唐宪宗的后宫,充当歌舞伎。宫女们手拉手上堂,接受皇帝检视。美女就是美女,到哪里都是焦点,何况是一位有才的美女。轮到杜秋娘表演,她再次演唱起了《金缕衣》。

古代歌舞伎

听到动情之处,唐宪宗眼里竟然噙满了泪水。贞观之治、开元中兴,我大唐何其辉煌!可安史之乱至今,藩镇割据,政局动荡,作为李家后代,自己正试图恢复李家曾经的荣光。时不我待!"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眼前这名女子虽然只是个奴婢,却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啊!感动之下,他马上封杜秋娘为秋妃。一首歌竟让一名女子一次成为侍妾,一次成为嫔妃,可以说绝无仅有。

影视剧中的唐宪宗形象

秋妃以一颗慧心,以女性的柔爱,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唐宪宗动了真感情,时常和秋妃一起泛舟于太液池中,一起调教鹦鹉学念宫诗,一起坐于灯下对奕,如同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翻版。同时,杜秋娘还成了他的"机要秘书",不著痕迹地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当国家逐渐平定,大唐重现盛世景象之后,宰相李吉甫劝唐宪宗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唐宪宗却说:"我有一秋妃足矣!"

教养皇子,筹划"政变"失败

然而,元和十五年(820),唐宪宗突然不明不白死在宫中。太子李恒嗣位,是为唐穆宗。杜秋娘被派去负责教养皇子李凑,秋妃变成了秋保姆。无儿无女的杜秋娘把一腔母爱倾注到李凑身上,把李凑调教成一位有胆识、有志向的皇子。连杜牧这样高冷的人都说他"眉目之间宛如画,神采焕发映朝晖。"

影视剧中的李凑形象

李恒沉迷声色犬马,不满30岁便一命呜呼。15岁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小皇帝只知道打猎游玩,不理国事,不久又在宫中被刺身亡。李姓皇帝连续被宦官杀害,又一个个在宦官操纵下登基,杜秋娘心中十分不平。大和五年(831),她与宰相宋申锡秘密筹划,准备一举铲除宦官势力,废掉唐文宗李昂,把漳王李凑推上皇帝宝座。怎奈宦官耳目众多,"政变"计划失败,李凑被贬为庶民,杜秋娘也被削籍为民,结束了这段绚烂的"折花"岁月。

宦官与朝臣的斗争

放归家乡,冻死玄武湖畔

杜秋娘回到润州的老家,园子里荒草茂盛,四邻都已改换了门庭。没有亲人,孤苦无依,杜秋娘仰天叹息,泪如雨下。冬天将至,她向邻居借来织布机,赶工到深夜,织出一匹白绡,为自己缝制寒衣。

古代妇女织布图

大和七年(833),杜牧去金陵游玩,见到了杜秋娘。此时的杜秋娘42岁,红颜已老,面容憔悴,杜牧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一首《杜秋娘诗》,讲述了杜秋娘的坎坷人生,表达了自己的深挚同情,发出了千古叹息:自古以来,人世变化不可预知,造化主张难以预料,人事翻覆也是各得其宜。

杜牧形象

第二年,李德裕受到排挤,改任检校尚书左仆射、润州刺史。他读过杜牧的《杜秋娘诗》,同情杜秋娘的遭遇,来到润州之后,就把杜秋娘安排在道观里,与之"供给",也就是用财政资金养活她。但李德裕没想到,他的这一"善举"给他带来了新的麻烦。第二年,尚书左丞王璠与户部侍郎李汉联名上奏,称李德裕贿赂杜秋娘,意图结交漳王,图谋不轨。虽然查无实据,唐文宗还是将李德裕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

李德裕形象

杜秋娘重新跌入生活无着的窘境。当年冬天,金陵发生兵变,她离家躲避,冻死在玄武湖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