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61年,当时李白常来往于安徽宣城与历阳之间。五松山在安徽铜陵南面,山上多松,原来无名,李白命名为五松山。这首诗就是李白游览五松山并夜宿于农家而写。
开头"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写出诗人寂寞的情怀。这里不是写游山以后的感受,而是指进入老媪家后见到凄凉家境陡然产生的忧郁感。老媪家是个农家,生活贫困简朴,一眼就能看出。这对于一个同情关心民间疾苦的诗人来说,是极其敏感的。
二联“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具体地描述农家的辛苦。如果说,“秋作苦”还较为概括的话,那么,“夜舂寒”就很具体而且形象了,并且足以说明妇女劳动的繁重、辛苦了。这样一点一面,既广泛又具体地写出了农民的辛苦。由题目可见,诗人投宿之家,没有男人,这就让人联想安史之乱所带来的苦难 。“邻女”,可见作者的视觉不局限于一家一户。
颔联“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荀媪无疑是一位心地善良、热情好客的劳动妇女。她或许不知道眼前是一位大诗人,也不一定知道诗人为何物。但农民淳朴和好客的本性,让她把家里最好的食物招待不速之客。家贫没有大鱼大肉,只有茭白饭。这已是她所能出手的最好食物了。她所有的只有热情和恭敬了。把盘子洗得干干净净,在月光下闪光发亮,“跪进”是最高的礼节。“雕胡”即茭白。而把荀媪写得这样的热情和恭敬正亦流露出诗人的感激之情。
三谢:多次推托。
结尾二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包孕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漂母"是韩信当年落泊之时遇到救济的一位民间以漂洗为业的老媪,韩信发达之后以千金相谢。这里借以指代荀媪,亦表达作者的愧谢之意。李白的性格本来高傲,对权贵,他不愿摧眉折腰,可是对普通的农妇,他三谢不能餐。这充分显示了李白对下层人民的感情和李白的可贵品质。在整个唐诗中极为少见。
这首诗风格朴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