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巴东县属于哪个市哪个省(千县竞秀 B字头县域系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5 18:16:54    

县域,虽小却大,古老的建筑、优美的景致和厚重的底蕴,既承载了城市的现代文明,又保留了乡土的传统气息,更是人们心灵寄托的故土家园。让我们一起近距离感受一下祖国每个县域不同的魅力!


中国富硒之乡---巴东县

情涌三峡 梦泊土家


巴东县,隶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东连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南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鹤峰县,西交建始县、巫山县,北靠神农架林区;人口约48万,面积3351.6平方公里。


景 观 游

神农溪

国家5A级旅游景区;神农溪是巴东县境内巫峡北岸的一条常流性溪流,全长60公里,发源于原始森林神农架南麓,由北向南,在湖北巴东县的巫峡口注入长江。神农溪以其原始、古朴、无污染的自然环境而著称。它的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迷人,民俗风情浓郁,被誉为长江三峡中的"翡翠水道"。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人文特色,使得神农溪成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的热门旅游景点;神农溪流经三个风景各异的峡谷---棉竹峡、鹦鹉峡、龙昌洞峡。

巴人河旅游景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北纬30度线上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河谷,被称为“男人阳刚之山,女人温婉之河”,是一部山、峡、林、泉、洞等景观绝美组合的山水画卷,是集“奇、秀、险、幽、情”于一体的巴人故园。这里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海1650米,最低海拔350米,年均气温13.3℃,被称为“天然氧吧、清幽溪流、风情峡谷,誉为“长江三峡的香格里拉”,是户外探险、避暑纳凉、养生休闲、体验巴文化的理想圣地。

链子溪

链子溪位于长江巫峡口南岸,因链子崖上400多年的巨型铁链纤夫古栈道而得名;链子溪旅游观光景点有:门扇峡、轿子岩、火焰石、链子崖、骆驼峰、鱼母洞,猴子望月、龙腾飞跃、土地神、仙女山、情郎峰、古链索道、瀑布、大溶洞、四龙潭等引人注目,景区内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如金丝猴、猫头鹰、林麝(香獐)、猕猴、娃娃鱼、水獭等,还有木莲、水苔、文母等世界珍稀植物。景区除三国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外,还有独具特色的土家巴人民俗风情。

无源洞

无源洞位于巴山森林公园境内;相传曾有人执烛探洞,燃完7支半蜡烛仍无尽头,故以“深远莫能穷其源”(《巴东县志》)而得名。此洞全长有两千多米,洞口高16米,宽10米,里面最高达70米以上,溶洞面积5万平方米左右,可以容纳5万人。居民每避兵于此。间歇泉水从洞内流出,响声如雷,水珠溅玉,水气茫茫,注入长江,阵阵凉风送爽。洞内有峡,峡中有隧,隧中又有洞。进洞途中有供游人小憩的石椅、石凳,实为避暑佳境。


巫峡口风景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风景区面积83.5平方公里,重点区域面积2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巫峡口、大面山、链子溪、火焰石以及周边可开发景点。基于“一江(长江)一城(县城)一山(大面山)一溪(链子溪)一道(国家风景道)”的空间结构和地形地貌、资源禀赋等特征,具体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即以巫峡文化为主要内涵的神话巫峡、以独特生态地理景观为主要内涵的云巅巫峡、以山地户外运动为主要内涵的激情巫峡、以生态保护优化为主要内涵的绚丽巫峡和以夜景亮化为主要内涵的盈彩巫峡,形成重点项目26个。长江三峡•巫峡口景区是人民币上(1980年伍圆版,第四套人民币)的风景区。

野三关铁厂荒森林公园

铁厂荒森林公园位于长江、清江分水岭上,北起“209”国道---绿葱坡东流水,南接“318”国道---野三关劝农亭,平均海拔1700米,是夏季避暑和冬季滑雪的理想休闲胜地。

公园共分四大景区二十多个景点,分别是茅葫平景区,包括石门垭、林间娱乐场、落英洞、铁厂寻梦、南园缀果等景点;小垭景区,包括云海观日、紫薇溪涧、滑雪场、林海听涛、将军岩、民俗村等景点;表树沟景区,包括古木清风、林间拾趣、森林浴雾、野营村等景点;黑窝景区,包括亚洲之最的巴山松王、植物园、枫林醉秋等景点。同时还有革命胜地娃娃寨、寇公劝农之路等景观。

田家坪水库

海拔1630米的高山,建成绿葱坡田家坪水库,总容量37.44立方米,碧水如洗,波平如镜,四面群山环抱,入目皆是美景。

巴东生态茶园

巴东县位于长江以南,气候湿润多雨,境内群峰挺拔,峡谷幽深,溪流纵横,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有大量适宜茶树生长的砾土,日照时间较原产地更长,种出的茶充满馥郁花香,巴东茶园规模达到了20.6万亩。

巴东金丝猴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巴东县北部,大巴山东缘,处于中国西部高山向东部低山的过渡区域,北与神农架林区相连,东与兴山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接壤,南临国家5A级神农溪旅游景点。保护区西距重庆巫山10公里,南距长江15公里。区内最高海拔3005米,最低海拔240米,森林覆盖率82.73%。

恩施清江蝴蝶崖风景区

风景区地处长江三峡和张家界两大景区之间。东起巴东县水布垭,西至恩施市汾水河,全长87公里,是清江最美、最深、最具原生态特色的河段。景区内奇山秀水典藏,峡谷风光如画,更有两岸的吊脚楼群和土家田园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间。清江蝴蝶崖风景旅游区的主要景点有:红花淌石林、大岩洞瀑布、千瀑峡、彩虹桥、五花暮霭、景阳峡谷、思过崖、笑面睡佛、清江石屏、清江壁画、五兄弟峰、世界第一高坝(水布垭大坝)。

格子河石林

格子河石林位于巴东新城西南枣子坪海拔1200米的河谷地带,景区由格子河石林、千米石屏、夹巷子、九龙观四个景区组成,约12平方公里,石林内巨石之间形成的巷道纵横交错,巷巷相通,形似棋盘,格子俨然,故名。独特的山石组成 “穿心岩”、“羊羔洞”、“一线天”等景点。一线天多达四处,窄处宽仅尺余,游人只能侧身而过。石林内的三块草坪、四条幽巷、五座重门、六条通道,将30座奇峰连成迂回曲折的巨大迷宫。千米石屏长1500米,高百余米,形如屏障,故曰千米石屏。它与石林隔河相望,有如藏书万卷的书库,临河耸立,四道泉从屏顶飞泻而下,蔚为壮观,夹巷子、九龙观座落在石屏中,有幽径通行其间。

巴东寇准公园

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文化公园是为纪念寇准在巴东任县令时的丰功业绩而建。建筑风格典雅古朴,园里主要设有地藏殿、王爷殿、寇公祠等古建筑和特色民居;巴东县民族文化公园矗立在巴东巫峡口南岸,由仿宋县衙大堂与反映寇准文化的古建筑秋风亭、寇公祠等景观构成。仿宋县衙大堂内置仪门、正堂、六公房等。县衙内陈列了寇准任巴东县令时的北宋巴东县城遗址模型、寇准生平事迹介绍、寇准诗词文章、历代著名诗人咏巴东的诗词、传说故事及与寇准相关的文物。

巴王水寨景区

景区位于八百里清江中游,距水布址世界最高坝仅2公里,是集奇、险、幽、秀的地下溶洞奇观、惊险刺激的高空玻璃水滑漂流于一体的恩施旅游后起之秀。巴王水寨神奇的景观特质、精巧的溶洞瀑布奇观,构成了巴王水寨最具核心意义的品牌价值,"诗画清江,醉美水布娅”。

名 人 榜

邓玉麟

土家族;早年从军,后参加武昌起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被授以中将军衔;1926年北伐战争时,曾任北伐军左翼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北伐之后脱离军界,寓居上海;抗战爆发后拒绝日人收买,迁居武汉;武汉沦陷后又迁居长阳,1943年回到家乡巴东居住;在各地期间曾于多处筹资兴办学校、实业;解放前拒绝去台湾,留驻家乡;1950年底在“镇反”运动中被捕,次年春以“组织反革命暴动”的罪名被杀害;1982年7月湖北省高等人民法院宣布无罪平反,恢复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赵师梅

亦名学魁,1909年考入武昌昙华林中等工业学堂电机班。1911年春,参加武昌首义,曾手制起义旗帜。1913年,参与辛亥革命立功的赵师梅被选派至美国留学,后考入美国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机电科专攻电机工程,192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23年,赵师梅接任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简称工专,湖南大学前身)电机科主任,经过多年努力,先后主持创办了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武汉工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等四校电机系,是我国著名的电机工程教育家。

张华甫

名明荣、华夫,化名许祖荣、王海云;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回到巴东,任国民党巴东县党部筹备委员会主任,1928年,张华甫等在西陵建立党支部,同年3月发动巴东暴动,成立巴东县人民委员会并担任委员长;6月,任中共沔阳县委书记;9月,鄂西特委在宜昌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党的组织和农会;1929年9月,张华甫因叛徒告密被捕,11月在兴山西门外壮烈牺牲。

朱玉庭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温江军分区司令员,川西公安总队总队长,四川省军区兵役局局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兼动员处处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0年离职休养,离休后,升为副兵团级。

张瑞瑾

水利科学家、教育家、教授;1939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1945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进修。回国后,曾任中央水利实验处研究员、武汉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的研究,提出的水流挟沙力公式被广泛应用。所提“静水过船,动水冲沙”的方法,解决了葛洲坝船闸引航道泥沙淤积问题。建国后,历任武汉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武汉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水利学院院长,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水电部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水利学会第一至三届副理事长。主编《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河流泥沙动力学》。合著《Sediment Research in China》,参编《河流泥沙工程学》。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以后又获葛洲坝二、三江工程的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获水利部优秀教材一等奖,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张植弟

曾用名罗光弟,巴东“泉口精神”的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北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任,中共巴东县委第书记。1977年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张植弟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叶梅

原名房广兰,女,土家族,职业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小说集《花灯,像她那双眼睛》、《撒忧的龙船河》、《五月飞蛾》、《花树花树》、《最后的土司》、《妹娃要过河》、《歌棒》,长篇纪实《九种声音》、《第一种爱》、《美卿——一个中国女子的创业史》,散文集《我的西兰卡普》、《朝发苍梧》、《大翔凤》、《从小到大》、《穿过拉梦的河流》、《叶梅研究专集》等。叶梅担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文学奖项评委。


诗 词 赋

江上寄巴东故人

唐代 李白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入峡次巴东

唐代 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题巴东县秋风亭

宋代 程公许

万山寂寂巴东县,千古堂堂寇长官。

野水可无诗问讯,秋风长对泪汍澜。

著楼无地尽渠诧,折箠立功非我难。

君看公安一梢竹,向来许国寸心丹。


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

宋代 苏轼

莱公昔未遇,寂寞在巴东。

闻道山中树,犹馀手种松。

江山养豪俊,礼数困英雄。

执板迎官长,趋尘拜下风。

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


与诗友会宿

宋代 寇准

此夕南轩宿,论诗万虑忘。

苦吟秋信近,寂坐漏声长。

室静灯光暗,桐疏露气凉。

幽怀聊自遣,山色渐苍苍。


特 产 录

巴东独活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巴东独活因有特异香气,根部膨大,故又称香独活、肉独活。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是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头痛、齿痛等疾病的常用药。独活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巴东独活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还能抑制二磷酸腺苷体外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拮抗钙通道阻滞剂受体的活性。此外还有解痉、镇痛、镇静、抗炎、光敏等作用。佛手柑内酯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中等强度的保护作用。

巴东郡贡茶

郡贡茶特色:首先,传统意义的巴东郡贡茶系采摘野生茶树的鲜叶为原料制作。其茶树发芽特别早,叶片大,芽头肥壮,茸毛多而色犹白;其二,低温长烘。采用焙笼为烘焙工具,以质地坚硬且无异味的薪柴在专用土窑中燃烧成炭,作为烘焙茶叶的燃料。以文火缓慢而长时间将茶叶烘焙至足干。感官审评巴东郡贡茶,其条索紧细,色泽绿润,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而以“竹叶青”色为佳;香高持久,具有栗香或鲜绿豆香者为上品;滋味醇厚鲜爽而回甘;而且耐冲泡。巴东真香茗还富含天然硒元素,经检测,含硒量为1.48mg/kg。

恩施富硒茶

恩施富硒茶以恩施玉露最为著名。产于著名的鄂西南武陵山茶区,绿林翠峰、伍家台绿针、恩施玉露、雾洞贡羽、极叶高山野茶是恩施富硒茶的佼佼者。湖北恩施是世界硒都,土壤中富含硒元素,恩施茶为天赐的富硒茶,深受茶人喜爱。

巴东红三叶

巴东红三叶属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相传于1875年由比利时传教士带到巴东绿葱坡镇细沙河一带种植,在当地又称“洋马草”。其枝叶柔嫩,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易种植,适合饲养各种畜禽和加工制成各种饲料,被誉为“中国牧草之王”。

巴东玄参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巴东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从低到高形成了温热较湿、湿暖湿润、温和湿润、湿凉潮湿、冷凉过湿五种立体复合农业气候特征;巴东玄参个体均匀,质坚实,特异香气浓郁,药用成分含量高。玄参味苦、甘、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

1.清热凉血。该品性寒,能清营血分之热,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

2.养阴生津。该品质润多液,能清热邪而滋阴液,用于热病伤津的口燥咽干、大便燥结、消渴等病症;

3.泻火解毒。用于热毒炽盛的各种热证,取其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治疗发热、咽肿、目赤、疮疖、脱疽等;

4.软坚散结。该品味咸能软坚而消散郁结,治疗痰火热结所致的肿结包块。该品苦寒清降,咸寒而润,主入肾经以滋阴降火,又入血分以凉血解毒。凡阴虚火旺、血分热毒之症,该品颇为适宜。

巴东大蒜

国家地理保护商标;巴东大蒜产自世界硒都,相传北宋名相寇准到巴东任县令时引进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除具有普通大蒜极高的营养价值外,其“硒”含量是普通大蒜的30---40倍;“硒”被科学界誉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巴东大蒜呈现个头丰满、瓣少且大、皮肉洁白、皮薄鲜嫩、肉质细腻、香味浓郁、辣度适中等独有的特点。

雷家坪椪柑

1、巴东雷家坪椪柑皮薄肉厚,个大易剥,色泽鲜美,果肉橙红,组织紧密、浓甜脆嫩,化渣爽口、籽少汁多,且有药用功效;

2、产于硒都,是富硒水果;

3、椪柑富含维生素C与柠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后者则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

4、橘皮苷可以加强毛细血管的韧性,降血压,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是预防冠心病的动脉硬化的食品。经常食用椪柑可以降低血管中的胆固醇,有助于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逆转。

巴东五香豆腐干

巴东五香豆腐干是一道风味小吃,其生产工艺十分讲究,泡料、磨浆、下膏、包扎、成形、浓缩、上色等工序。巴东五香豆腐干起源于清代后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尤以顾、税两家质量最优,其制作:利用凉水寺的甘冽的泉水,加适量红砂糖、八角、丁香、精盐、三赖、甘松、山茶、陈皮、生姜、小茴香、花椒、鸡肉等作配方熬成卤汁,将豆腐花用方巾热包扎,高压成形,卤制而成。常作为贵重的礼品馈赠亲友。

油炸粑

油炸粑又名“油香儿”或“灯盏窝”,是巴东县的特色小吃。油炸粑以大米、黄豆、萝卜丝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米、豆混合调成的面浆包裹着香甜的萝卜丝,炸至两面金黄,捞出即食。油炸粑外层松、酥、脆,内里软、糯、香,口感丰富。

茶店牛肉‌

“茶店牛肉”选用上等的富硒牛肉为食材,经多道工序秘制加工而成,油而不腻、质嫩爽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作为当地的美食“金字招牌”,其牛肉的选材特别讲究,以当地养牛专业户饲养的“东南峡小黄牛”为主。做法讲究是“茶店牛肉”美味的另一重要因素。第一道工序是10余次的漂洗,一定要将牛肉中残留的血水除净,直到水清为止。第二道工序是“过水”(俗称紧牛肉)。这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掌握火候,才能确保牛肉不老不嫩,恰到好处。第三道工序是切牛肉,当然也有讲究,必须把牛肉的纹理切断,否则牛肉嚼在嘴里发硬、咬不断。第四道工序“炒牛肉”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新鲜的菜油、猪油按一定比例调和使用,生姜、大蒜、花椒和辣椒等佐料纷纷登场,给牛肉增鲜增香。

土家腊肉

土家族有在“小雪”至“立春”前制做腊肉传统习俗。其制作过程独具特色,经过长时间的烟熏,利用燃烧的树桩所散发的特殊香味,使得制成的腊肉口感美味。尽管外观普通,但其口味却咸香可口,油而不腻。咬在口中,立即能感受到丰富的口感,同时又能留下绵长的余香,深深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民 俗 赏

巴东堂戏

巴东堂戏是全国386种地方戏剧品种之一,在巴东江北溪丘湾、沿渡河等乡镇广为流传,成为当地最受群众欢迎的文艺节目。巴东"堂戏"又称"踩堂戏"、"稿荐戏"。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同南戏、灯戏、傩戏、柳子戏并称恩施州地方戏曲的"五朵金花"。"堂戏"表演特点是碎步踩踏。后搬上"舞台"随灯班演出,得名"灯杂戏"。后来吸收了梁山"胖筒筒",湖南"南调"及川、汉剧表演程式脱离"灯班"单独活动。"堂戏"的声腔由大、小筒子腔及少量杂腔、小调构成,以巴东江北方言行腔和道白。有独特的表演程式,其语音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唱词韵辙为十三个半(其半韵为"儿"韵)。传统戏班7-9人,戏班有戏箱一口,内装服装,乐器及小道具。新中国成立前夕,巴东江北一带有业余戏班14个,演员百余人。其代表剧目有《王麻子打妆》、《劝夫》、《海棠花》、《送寒衣》、《山伯访友》、《月下叹功》等。

巴东皮影戏

巴东皮影戏在民间又称“皮褡褡””或“皮影子”,广泛流传于巴东县长江以北的神农溪流域,以官渡口镇、溪丘湾乡、沿渡河镇、巫山县、神农架下谷坪乡为流行主区域。江汉平原地处荆楚腹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其皮影艺术的表演风格融入了当地的渔鼓腔、汉剧、楚剧、花鼓戏等唱腔。巴东皮影戏以巴东堂戏的“小筒子”唱腔(南路、北路)和“唢呐腔”为主(部分区域也流行“大筒子”腔),曲牌有北路的“导板、一字、二流、扣板、高腔、茶调子”;南路的“导板、一字、二流、香罗带、七句半”等。唱词多为七字、十字句式。很多民间艺人既会演堂戏又会表演皮影戏,因此,在民间巴东皮影戏和巴东堂戏有着孪生兄妹之称。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化过程中,巴东皮影戏的音乐唱腔也吸收了本地的民间山歌小调、薅草锣鼓等音乐体系的精华,其艺术性和表演风格有着本区域地域文化的显著特点。

巴东皮影戏的表演以巴东方言为主,对白幽默风趣,非常口语化,表演起来通俗易懂。演出班子一般由四人组成(也有三人或五人),演出时,职责分工明确,负责举“皮影子”表演的艺人,被称之为“拦门”(又称为“拦门打签”或“提影子”),负责音乐伴奏的艺人被分为“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乐器主要以京胡、二胡、唢呐为主;武场乐器主要以锣、梆子、边鼓、钹等民间打击乐器为主。皮影艺人演出时还要根据剧情的需要,参与故事情节的对白、说唱和主唱等。巴东皮影戏常年上演的剧目大多为传统古装戏,现代及当代内容的戏折较少,其经典传统演出剧目有《薛仁贵征东》、《薛刚反唐》、《穆柯寨》、《穆柯寨招亲》《秦母祝寿》、《三下南唐》、《九焰山》、《摩天岭》、《双富贵》、《满堂红》、《满门贤》、《五子贵》、《东吴招亲》等。据老艺人讲过去皮影戏的表演没有专门的剧本,只有一个“杠子”( 民间的说法,意为“提纲”),表演者根据“杠子”的内容,再由师父口传心授,日积月累而成。

巴东皮影戏的“皮影子”多用牛皮制作,由皮影艺人手工刻制而成,生、旦、净、丑角色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早期的巴东“皮影子”多以黑白为主,经过长期的发展以及皮影艺人制作工艺的提高,彩色的“皮影子”在巴东也较为常见。

巴东撒叶儿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撒尔嗬”是土家语,实际上是一个衬词,因为每一段歌后面都要用它来和,久而久之,“撒尔嗬”就成了这种歌舞的代名词,它的汉语名字叫“丧鼓舞”或者“打丧鼓”。顾名思义,“撒尔嗬”是土家族人在办丧事特别是“喜丧”时,在逝者灵堂前既唱且跳的一种歌舞。据隋唐史书记载,很早以前的土家族先民就有“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的习俗,巴东县野三关、清太平、水布垭、金果坪一带,地处清江南北两岸,就是这一奇风异俗的发源地。“听见丧鼓响,脚板就发痒。人死众人哀,不请自己来”、“饿死也要跳三年”等俗语,生动地描绘了土家人对“撒尔嗬”的特殊感情。

撒叶儿嗬的表演形式包括歌、舞、乐于一体,舞蹈动作粗犷豪放,舞姿豪放而平稳、舒缓。唱词主要以歌颂死者生平事迹、歌唱其对子女的抚育以及死者生产劳动方面的内容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撒叶儿嗬不仅在乡村流行,还走进了城市,登上了艺术舞台,深受群众喜爱。

总的来说,巴东撒叶儿嗬不仅是土家族人民表达对生命和死亡理解的一种方式,也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