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南郑县属于哪个市(南郑为何叫南郑?)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9 08:35:50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揭秘中国地理

中华古族与中国地理系列(7)

南郑,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

南郑曾经是一个县,叫南郑县。

南郑曾经是一个市,叫南郑市。

现在的南郑,是汉中市的一个区,所以叫南郑区。

南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历史有2500年左右。而根据考古发现来看,早在12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便是南郑著名的龙岗旧石器遗址。

有趣的是,全国县区及以上行政区域名字中带“郑”的,共有三个。其中两个在河南,一个是郑州,河南省省会;一个是新郑,郑州市的一个下辖县级市。

而另一个,就是南郑,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

从郑州到南郑有多远呢?足足有800多公里!

相距如此之远的几个城市竟然都叫做“郑”,你说神奇不神奇?

那么,这几个城市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又是什么关系呢?

这类问题自然就会涉及到一个对南郑来说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南郑为什么叫南郑?

而这个问题,不但关系到南郑的历史,南郑的文化,更关系到每一个南郑人!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北魏时期,郦道元就曾给出过答案,他在《水经注·沔水》引《耆旧传》语:“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

此外,《穆天子书》和《竹书纪年》也有关于南郑的记载:“穆王元年,筑邸宫于南郑”(《竹书纪年》)。

以上便是过去对“南郑为什么叫南郑”这一问题的主要看法。

然而,事实却远非这么简单。

在这个名字背后其实还有着更古老的历史,更古老的文化!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南郑之名来自于奠族,与奠族有关!

甲骨文“奠”

什么是奠族?

奠族是中华大地上一个非常古老的古族。

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奠”这个字的最初写法,就是上面一个酉,下面一横。而“酉”是酒字的初文。

也就是说,酉就是酒,后来才加上三点水。

所以,奠族与酒有关,他们非常擅长酿酒,所以有以酒祭奠的传统,因此便以奠为族铭,叫做奠族。

这种以酒祭奠的古老仪式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古礼”,所以奠族属于“伏羲七族”之一的“礼乐之族。

同为“礼乐之族”的还有:

习族、翟族、翏族、吕族,彭族、祭族、享族、吴族、登族……,难以尽述,非常之多。

可是,奠与郑又有什么关系呢?

郑字由一个奠字和一个邑字构成,邑字后来简化成右耳旁,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郑字。

所以,郑就是奠+邑。

没错,郑的本义就是奠族城邑。奠氏城邑。

郑就是奠邑,奠邑就是郑。

这其实就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一个字拆成两个字。

《说文解字》“郑”

从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来看,殷商时期,奠地位于都城“大邑商”北边,属于王畿之地,商王经常到奠地去,即“步于奠”。

因为他们是奠族,所以他们的居地也叫做“奠”。

奠族以农业种植为主,但也养牛。他们还经常向商王进贡牛和龟版。

长期以来,奠族和商王的关系都很亲密,奠族经常受商王之命进行征伐;还曾经有奠族女子嫁给商王。

商朝被灭,奠族被西迁。迁到哪里去了呢?

现在的陕西凤翔一带。

因为根据考古发现,这一带出土了很多带“奠”青铜器,而这些青铜器都是周朝建立以后才开始出现的。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发现这样的。

这足以说明奠族被迁徙到了这里。

在这里,他们的居地还叫做“奠”。

先是有个奠井叔被封在了这里,然后才是史书上记载的周宣王的弟弟“友”,也就是郑桓公。

当然,郑桓公的名字准确叫法应该是奠桓公。因为他被“赐姓命氏”的氏是“奠”,而不是郑。

桓公当然不是奠族,他是周朝的天子之族,是尊贵无比的王子。

关键的一点在于,桓公和奠族是什么关系呢?

这样说比较好理解,奠族被封给了桓公,桓公是奠族的“领主”。

当然,“领主”是西方封建时代常用的词汇,所以不如叫“封主”。

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然而,当时已是西周末年,关中地区地震不断,危机四伏,桓公就未雨绸缪把他的财产、子民迁到了中原地区,然后在那里成立了奠国。

没错,在这之前,奠只是一个王畿之内的采邑,东迁之后才升级为一个诸侯国。而采邑和诸侯国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奠国,就是后来史书上记载的郑国。

它的国名是奠,国都是奠邑,即是“郑”。

后来,奠国为韩国所灭,“郑”又变成了韩国的都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国灭韩国,设新郑、苑陵二县,属颍川郡。

甲骨文“奠”

但是,这和南郑有什么关系呢?貌似不沾边啊?南郑又是怎么来的呢?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奠族人都跟着桓公东迁,而是有一部分奠族从凤翔南下进入汉中地区。

当时,这一带属于褒国。

后来,褒国为庸国所灭。

此后,这里成为秦、巴、蜀、楚等国反复争夺之地,最后终归于秦。

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387年),左庶长筑南郑城,标志着南郑建县的开始。

在此之后,虽然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变更,南郑之名却被保留至今,可以说是陕西省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当然,这里有个小小的争议。

在历史上,陕西华县一带长期以来一直叫做郑县。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桓公的初封之地在陕西华县。

并且,由此得出结论,南郑得名,是因为陕西华县的“郑人南奔”。

但从地图上,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南郑这一支奠族从陕西凤翔迁徙而来的可能性更大。

最重要的是,桓公初封之地,基本上可以认定是在陕西凤翔,而不是陕西华县。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陕西华县一带有奠族居住。

一种可能是,西周初年,奠族被西迁,然后被分成了两支,一支迁到了陕西凤翔一带,一支迁到了陕西华县一带。

这种情况在当时是非常正常的。

另一种可能是,在桓公东迁的时候,有一部分奠族留在了陕西华县一带。

甲骨文“奠”

最后,复盘一下

远古时代,有个非常擅长酿酒的古族,有以酒祭奠的传统,于是叫做奠族,属于“伏羲七族”之一的“礼乐之族”。

后来,奠族几经迁徙,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因为他们是奠族,所以他们生活的土地就叫做奠,他们生活的城邑就叫做奠邑。

东迁的奠族的居地,后来变成了新郑;

南迁的奠族的居地,后来变成了南郑;

生活在华县的奠族的居地,后来变成了郑县。

什么是南郑?

南郑就是南奠邑、南奠城!

什么是新郑?

新郑就是新奠邑、新奠城!

所以,南郑为什么叫南郑?

与奠族有关!

与伏羲有关!

这就是南郑名称的真正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