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认为一切艺术品都与物质文明与时代文明有关,而物质文明与时代文明的性质面貌又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这一结论对于任何时代都适用,如果放眼中世纪的艺术与社会,我们会发现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暂时不去想,我们先来看一看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中世纪史学家乔治·杜比的《大教堂时代:艺术与社会(980-1940)》。这是一部关于艺术的历史学著作,它研究的是中世纪西方艺术创作与整个西方历史文明的关系。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容易理解那些纷繁复杂而又震撼人心的艺术世界。
作为一部面向普通大众读物,《大教堂时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以时间为轴线讲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隐修院(980-1130)、大教堂(1130-1280)、宫殿(1280-1420)。
11世纪,是西欧人走出野蛮状态的时期,这也是文明觉醒的时期,这一时期外族入侵停止,社会秩序得以重建,艺术萌芽初现端倪。伴随着农业发展,一小部分人生活得以改善,许多人仍然生活于黑暗之中,一贫如洗。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的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统一性。这一时期,艺术的唯一用途就是将世俗的财富献给上帝,以祭品的方式平息全能之主的怒火,并获得他的恩赐。书中所提到的皇家艺术、封建诸侯、修行之士中所展示的艺术,其目的大概也是如此吧。
大教堂时期主要是指12-13世纪。这一时期大教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也意味着欧洲城市的复兴,从阿尔卑斯山以北至周遭乡村,一座座教堂建筑拔地而起。而这一时期,农业的长足发展也推动了教堂艺术的繁荣,其艺术的主题大多为赞美基督和圣母的崇高地位,国王的权力挣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开始树立威望,并在大教堂时代的欧洲日益稳固。
自14世纪开始,欧洲人口出现下降趋势,主要源于1348-1350年黑死病以及之后的大规模疫病出现,除此之外,农业逐渐走向衰落,城市变得萧条锁索瑟,加之战事频发,政权之间冲突不断,基督教世界四分五裂。如此物质的倒退导致了西方文化价值的崩塌,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新生,一种解放。作为新的人,创造的新的艺术形式,无论是《玫瑰传奇》还是《神曲》都是时代最好的见证。同时,艺术的功能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服务于道成肉身的礼拜形式,艺术成为了插图、叙述和故事,艺术的目的变成了表现。作者认为这一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社会因素、信仰和精神表征的变化以及表现方式。
简言之,《大教堂》时代虽然只有四百余页,但它却描述了欧洲那一段厚重的历史,以及那段历史中艺术的变化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个人认为欣赏艺术品,是需要了解其诞生背景的,因此这本书也是很好的了解中世纪历史背景的书籍,在这一基础上,再来欣赏艺术作品,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这本书总体来说,文字优美流畅,但是阅读起来仍然不是很轻松,或者说阅读这本书是需要一定门槛的,但其中内容之丰富,对于想要了解中世纪艺术与社会的人来说,它非常值得阅读。
如今再来看一看开头的问题,或许不需要过多解释,答案已在书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