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安徽向前|“煤城”突围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0:11:00    

65年前,因煤而兴,淮北在皖北大地拔地而起。建市以来,淮北市累计生产原煤10多亿吨、发电数千亿度,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谱写了一首振奋人心的“乌金赞歌”。

65年后,当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浪潮拍打至此,淮北没有选择“推倒重来”的激进叙事,而是以“五群十链”战略为支点,以“材料革命”重塑产业筋骨,从“卖原料”到“卖技术”,从“黑色记忆”到“绿色智造”,探索出一条“煤城”突围路径。

航拍淮北城市风景线。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航拍淮北城市风景线。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重构:从“单线程”到“生态矩阵”

半个月前,位于临涣化工园区的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乙基胺项目顺利完成中间交接,这是继甲醇项目、乙醇项目后又一精品工程。

再往前看,早在去年,作为淮北矿业集团全资子公司的碳鑫科技,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技术优势,建成全球规模最大乙醇联合生产装置,年产60万吨乙醇达产满产,实现从甲醇到高端燃料乙醇的产业升级。

此次乙基胺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量3万吨,将进一步延伸“煤—焦—氢—醇—酯”精细化工产业链,助力淮北矿业集团构建煤、电、化工、现代服务、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产业矩阵。

碳鑫科技甲醇综合利用项目全景。王明明摄碳鑫科技甲醇综合利用项目全景。王明明摄

事实上,淮北矿业集团这种“你中有我”的产业嵌合,正是淮北市产业转型的缩影,也是当地“五群十链”战略的微观镜像。

近年来,淮北市加快推动煤炭从基础燃料向工业原料转变,实现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继续以临涣化工园区为例,其位于苏豫皖三省交界,原是从事焦炭、甲醇等煤炭粗加工的单一园区。近年来,该园区聚焦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延链补链,加快融入长三角分工协作体系。

目前,该园区已形成电子化学品、功能助剂、高端药物中间体、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年产值达200多亿元。

走进位于园区的安徽瑞柏新材料有限公司,只见生产车间一派繁忙,经装配、封装、打包等工序后,一批货重63吨的冰醋酸经淮北海关关员查验合格后放行,出口马来西亚。

安徽瑞柏总经理王辉介绍称,2024年,企业生产经营逆势上扬,实现销售收入超30亿元、出口额超9亿元、利税超1亿元。

安徽家园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人民网 郭昊摄安徽家园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人民网 郭昊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阵痛”中探寻转型之路,淮北市推动“煤电”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铝基、化工”特色产业聚链成群,四大新兴产业集群成势,也让淮北的产业图谱从“煤电粮运”的单线程,裂变为“五群十链”的立体网络。

2024年数据显示,淮北市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及其他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5.9亿元,非煤产业、煤炭产业产值占比分别为59.7%、40.3%……这也印证了“链式生长”的爆发力。

创新突围:让“老基因”长出新器官

科技创新正成为淮北转型的核心引擎。

杜集经济开发区,是淮北市重要的工业集中区、杜集区工业经济的承载区。过去,这里以发展煤矿机械制造业为主;如今,园区加快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速集聚,产业焕新蝶变。

去年5月,安徽财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冷轧机生产线、彩涂生产线在此正式投产。两条生产线均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主要生产高性能铝及铝合金系列产品,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

安徽财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人民网 郭昊摄安徽财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人民网 郭昊摄

据悉,按照规划,一期投资4亿元的安徽财发新材料项目,旨在打造集年产80000吨高性能铝及铝合金产品,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二期计划投资1亿元,建成后年产40000吨铝及铝合金铸轧卷、20000吨氧化铝板。

“财发新材料在我们这里投资建厂后,巨杰铝业等项目也汇聚过来。”淮北市杜集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陈晓光说,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实现铝基产业零的突破。

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同样显著。与之相邻的合众机械公司,是一家集洗选环保设备、带式输送机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

该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年均研发费用保持在6%以上,并凭借“散装物料输送系统关键智能装备”项目斩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合众机械公司生产车间。人民网 郭昊摄合众机械公司生产车间。人民网 郭昊摄

“通过深耕智能环保输送装备这一细分领域,去年企业实现税收1600万元。”合众机械董事长石晴说,今年,公司将向海外拓展业务,计划实现30%以上的销售增速。

当然,这种创新已超越简单的技术升级。作为安徽省4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淮北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政策举措,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孕育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技术、企业和高科技项目。

“2024年,淮北市加速构建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7.3亿元,研发投入强度2.0%;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6%,高于全省平均值5.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8.1%,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淮北市科技局局长王蕾说。

空间革命:工业遗存的“第二人生”

建市65年来,淮北在为国家贡献不竭煤电动力的同时,付出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代价,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便被认为是一道世界难题。

近日,走进春日里的朔西湖景区,只见碧波荡漾、绿意盎然。无人机航拍视角下,湖面如镜倒映着天空的湛蓝,岸边繁花似锦,游人如织。

这些湖水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抚平煤矿采掘塌陷“伤疤”、再造秀美生态的“见证者”“亲历者”。

春日朔西湖。人民网 郭昊摄春日朔西湖。人民网 郭昊摄

近年来,淮北市通过系统治理与科学规划,累计投入资金160多亿元,治理采煤沉陷区23万亩,将塌陷区转化为生态湿地与文旅综合体。

如今再走进淮北,自北向南,朔西湖、古乐湖、碳谷湖、绿金湖、南湖、乾隆湖形成的中心湖带,还有洪碱河、新濉河、老濉河等河流纵横,“六湖九河”赋予了这座城市灵性和秀美、生命与活力。

当然,在淮北,除了水美,山之秀也映入人们眼帘。淮北市以市场逻辑引入资金修复767公顷采石宕口,独创“七步造林法”让20多万亩石质荒山披上绿装。

依托山水资源禀赋,淮北市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活化利用“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蕴含的丰富价值,加快建设“十大文旅工程”,积极探索“文旅+”多业态跨界融合。

航拍龙脊天路。 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航拍龙脊天路。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其中,相山公园、四季榴园、南湖公园等4A级景区串珠成链,隋唐运河古镇、濉溪古城、龙脊天路等特色项目引客入淮,精心打造“煤美与共、湖上淮北”文旅品牌,生态“高颜值”正不断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毫无疑问,当工业文明的锈迹化作绿色发展的底色,淮北以自己的方式,通过“五群十链”重构产业筋骨,用“材料革命”改写发展基因,借“空间革命”缝合生态伤疤,完成了从“煤城”到“美城”的华丽转身,也书写着传统工业城市进化的新篇章。

未来,淮北将朝着打造“现代化转型高地”的目标迈进,努力建成辐射周边城市的重要节点和皖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审核:马翔宇 编辑:胡霈霖 校对:解明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