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河道的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标准:
划界原则
结合地形地貌:镇级河道依照斜坡坡顶向陆域延2米划定管理范围线,村级河道依照斜坡坡顶划定管理范围线。
道路与河道相邻:镇村级河道已建成乡村道路,管理范围界线划定至道路与河道相邻的道路边线,以路代堤。
穿村、镇、学校、公路:河道穿村、镇、学校、等级公路时,河道改为地下暗河的,河道管理范围线在暗河起始处断开。
与县级河道接边:镇村级河道与县级河道接边的,管理范围线在县级河道管理范围线处断开。
现有河道宽度:现有河道宽度满足行洪要求的,根据河道上下游管理范围界线划定情况适当调整。
建筑物紧邻:河道紧邻已建成永久性建筑物的,根据建筑物的规模、材质、结构和用途综合判断分析后划定河道管理范围界。
参照历史资料:划定管理范围界线时,同时参照对比高青县2013年集体土地所有权划界确权及2018年的岸线规划界线编制成果综合判定。
管理范围
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根据有关技术规范或水文资料核定的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设计洪水位科学划定管理范围;难以核定最高洪水位或设计洪水位的小型沟渠等,管理范围以现状岸边线(河口线)外2米确定,最低以现状河口确定。
河道等级划分
划分依据:河道等级划分主要依据河道的自然规模(流域面积)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程度(主要是耕地、人口、城市规模、交通及工矿企业)等因素。
等级划分:目前我国把河道划分为五级,其中一级河道为流域面积大于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大于500万亩,人口500万人以上,城市规模特大城市,交通及工矿企业特别重要,可能开发的水力资源大于500万千瓦。一、二、三级河道由水利部认定,四、五级河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认定。
建议
详细规划:在划定乡村河道管理范围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详细规划管理范围线,确保既满足河湖管理保护需要,又兼顾群众的合法权益。
科学依据: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和水文资料,科学划定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和防洪设施的完整性。
公众参与:加强河道管理保护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参与河道管护工作,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