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里面,甘肃省的形状似乎最为奇特。
甘肃版图仿佛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东西蜿蜒1659公里,南北平均宽度530公里,最窄处仅25公里。
▲甘肃省形如一个哑铃
但在清朝时,甘肃省的形状可不是这样的,面积也大得多,东半段近似圆形,包括今天青海省会西宁所在的河湟地区,还有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全部。
▲清朝甘肃省版图
今天的西宁市是青海省会,可仅约100年前,西宁还属于甘肃省。
事实上,自从元朝在13世纪后期设立甘肃行省以来,西宁一直受甘肃的管辖。直到1929年国民政府设立青海省,西宁才脱离甘肃,并晋升为青海省会。
但仅从地图上看,青海省似乎有点“偏心”,其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省会西宁却位于东部边缘,距离甘肃省界只有100公里左右。
那么,西宁是如何从一个甘肃城市,变成青海省会的呢?
▲“偏心”的青海省
一、兵家必争
河西走廊,自古便是中国西部一条极具战略价值的通道,从西安出发,往西穿过河西走廊直通西域(新疆),向西南方向则连接着青藏高原。
▲河西走廊
青藏高原的主体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青海省位于高原的东北部,地势由西南(海拔4000-5000米)向东北(海拔2000-3000米)倾斜。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等诸多中国河流的源头,黄河的支流湟水也是其中之一。
▲坐落在青海玉树的三江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
湟水与黄河一同流经青海省的东北端,形成一片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农耕的河谷,被称为河湟地区或河湟河谷,青海省会西宁便座落其间。
▲黄河、湟水、通河形成河湟谷地
河湟地区的海拔只有2200米,普通人不会产生高原反应,自古便是进出西藏的最佳通道,一直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中原王朝要想保持河西走廊的畅通,就必须控制河湟地区,因此河西走廊和河湟地区两者在历史上一直被划入同一行政区,以便于控制。
据目前的史料,河湟地区最早是羌族的游牧区。公元前121年,西汉着手经略河西走廊和西域,先后设立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
▲汉武帝经略西域的前提是控制河西走廊
公元前111年,汉军攻占河湟地区,并在湟水岸边造了一个军事驿站西平亭,即西宁的前身。
公元前81年,西汉设立金城郡管辖河湟地区。这是青藏高原唯一设置郡县制的地方,也是中原王朝势力所及的边缘。
▲金城郡是郡县制深入青藏高原的极限
西平亭在东汉时升格为西都县,东晋时还曾作为南凉政权的国都,西都县几经变迁又改名为鄯州。
5世纪中期,这里兴起了鲜卑人建立的吐谷浑政权,鼎盛时控制了今天青海省的大部分,以及甘肃、西藏的部分区域。
▲吐谷浑在隋朝达到鼎盛
7世纪初,两个更强大的政权:大唐与吐蕃先后崛起,吐谷浑夹在中间很快灭亡,河湟地区从此变成大唐与吐蕃的拉锯地带。
若是吐蕃占据此地,既可以随时切断河西走廊,使唐朝的西域驻军失去后援,又能进而威胁关中及整个中原。
▲控制河湟地区后,高原政权可以随时切断中原和西域的联系
河湟地区是青藏高原难得的农耕区,只有这里能够供养大量中原军队,所以唐朝对河湟地区势在必得,为此跟吐蕃打了大仗小仗无数次,确保关中的安全。
▲吞并河湟的吐蕃在安史之乱后一度占领长安
但是,随着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唐朝急剧衰落,河湟地区在761年被吐蕃攻占,关中大门洞开,长安屡次被外族攻破。
直到300多年后的1099年,北宋才收复河湟地区,1104年将鄯州改为西宁州,这是“西宁”地名的由来,隶属于陇西都护府。
▲北宋陇右都护府的主要对手是西夏
河湟以西以南的青藏高原仍由吐蕃控制,而且河西走廊只是名义上臣服于北宋,实际上处在吐蕃、回纥、西夏等政权的争夺中。
陇西都护府是北宋的边疆,负责河西走廊东端和河湟地区的防务。
从汉代到宋代,西宁及河湟地区始终是中原王朝面对青藏高原的边防要塞,以及对其进行经济、文化辐射的主要支点。河湟地区同时也是青藏高原唯一设立郡县的地区,西汉时期便已归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二、甘肃西宁
1127年靖康事变,北宋被女真灭国,陇西沦成金国的一部分。
▲金国
正好一百年后的1227年,蒙古攻占西宁州,以及河湟、河西走廊等地,1286年设立甘肃行省,即今天甘肃省的前身。
元朝的甘肃行省包括河西走廊和河湟地区,但没有包括兰州。甘肃行省的省会是张掖(甘州),位于河西走廊的中段。
此时的兰州属于陕西行省。西宁属于汉人农耕区,因此被划入甘肃行省,再往西往南的青藏高原由宣政院统一管理。
▲西宁属于汉人农耕区,同样被元朝划入甘肃行省
元朝时的吐蕃已经分裂为许多小政权,但经过吐蕃几百年的统治,统一的藏族开始成型,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各个区域。元朝将西藏纳入版图后,迁移了一些蒙古部落到青海地区,最终形成今天青海省的蒙古族。
总体上说,青海地区的汉人主要集中在河湟地区,高原上主要有游牧的藏族和蒙古族。青海地区远离拉萨等西藏核心区域,历史上又长期作为汉藏交锋地带,因此河湟以外几乎没有大一点的城镇。
▲河湟谷地
明朝将蒙古人赶出中原,继承了元朝设置的大部分行政建制,但撤消了甘肃行省,将其东半段划入陕西布政司(省级),河西走廊所在的西半段改设陕西行都司,西界只到嘉峪关,治所甘州卫(今张掖),西宁州改称西宁卫。
“行都司”是以军事为主、民政为辅的边防机构,明朝在全国设立了五个,陕西行都司主管河西走廊和河湟地区。
明朝名义上统治着西域、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但保留了元朝的土司制度,只要他们承认是明朝的藩属就行。
▲明朝的陕西行都司
清朝统一全国后,首先撤消陕西行都司和陕西布政司,合并为陕西省,然后在1667年即康熙六年,从陕西省分出甘肃省,兰州被划入甘肃并作为省会。
这次陕甘分家,使陕西省基本达到了现代的规模,甘肃省则比现代大一些,包括河西走廊、河湟地区和宁夏全境。
至此为止,西宁所在的河湟地区,行政上一直跟河西走廊绑在一起,属于中原文化圈范畴,并且是青藏高原最早设郡县的地区,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城镇。
▲清朝陕甘分家
清朝在边疆采用驻扎大臣制度,分别在1724年和1728年设置了青海事务大臣、驻藏办事大臣(简称驻藏大臣),管辖青海和西藏两个地区。
考虑到青海地区有很大比例的蒙古人,和西藏的情况不尽相同。驻藏大臣的治所在西藏拉萨,青海事务大臣的治所却不在其辖区内,而在甘肃省的西宁。
▲青海办事大臣辖区(省级)的治所在甘肃西宁
因为青海地区几乎没有像样的城镇,距离青海最近的大城镇是西宁,虽然不在青海办事大臣辖区内,但相距不足100公里,与内地的联系也更方便,青海事务大臣的治所设在此仍能实施有效管理。
此外,河湟地区有山有河,有利于军事防御,显然更适合作为青海办事大臣的治所。
高原牧区所需的粮食、茶叶等物资,主要通过西宁及河湟输入,许多藏民和蒙古人尤其是不少部落首领,也常年居住在这里,西宁事实上已经担负起青海地区的行政和经济中心职能。
▲西宁是内地与西藏之间最主要的枢纽之一
1725年,西宁卫改名西宁府,府治是西宁县。作为青海办事大臣的治所,西宁府的行政级别实际相当于省会,但隶属于甘肃省。这些都是西宁后来成为青海省会的关键因素。
三、青海建省
1911年,清廷退位、民国建立,北洋政府进行了一番全国范围内的行政变更,打算向现代行政体系靠拢。
1927年开始,国民政府重新建立了一套行政体系,对甘肃地区的影响相对更大一些。
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尊重民族分布现状,国民政府新设立了多个省份。
1929年1月,甘肃省东部的回族较多地区设立宁夏省,治所是“宁夏省城”,即今天的银川市。
▲民国时青海只比新疆小一点
同时还设立青海省,以青海办事大臣辖区为基础,并将西宁及河湟地区划入,省会是西宁县。西宁终于脱离了甘肃省,也结束了青海地区治所与辖区分开的局面。
青海、宁夏建省,损失最大的自然是甘肃省。河湟与青海地区的联系向来紧密,并入青海省不出意外。宁夏省则完全出自甘肃省,被挖走一大块,甘肃省于是变成了今天的哑铃形状。
▲宁夏省初建时看上去很大,后来“缩水”成当今版图
被这样分割后,原本庞大的甘肃省大为缩水,河西走廊虽然战略地位依旧重要,但由于新航路开辟、西域战乱等因素,河西走廊近百年来已经人口稀少,以兰州为核心的哑铃东端又因地域狭小、实力不足,从而使甘肃省在与陕西等邻省的竞争中渐落下风。
1943年,西宁县治迁往不远处的鲁沙尔镇。1946年原西宁县城升级为西宁市。新中国时期延续了甘肃、青海、宁夏三省的建制,只是在1957年将宁夏省改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民国青海建省时已划入西宁
青海省会西宁,虽然位于青藏高原上,却早在西汉时期便已归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以农耕生产方式为主。
自元朝建立行省制以来的600多年内,大部分时间属于甘肃。清朝中期开始,西宁成为青海地区事实上的行政中心,但仍隶属于甘肃。直到1928年青海省建立,这才名正言顺地成为青海省会。
四、艰苦建设
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后,青藏高原再次成为一个整体,青海仍然是进出西藏条件最好的通道。
从地理环境上看,青海地势由高到低,人体适应性强,需要翻越的高山也更少,而川藏、新藏通道,要么山太险,要么路太远,导致后勤压力极大。
从历史上看,唐朝以后的各朝代主要是通过河湟及青海地区,对西藏进行交流或管理。四川和西藏由于隔断山脉的阻挡,与西藏的联系紧密程度远不及青海。
▲曾经的西康省介入四川和西康之间,却没有缓解川藏交通之困
1954年通车的青藏公路,至今仍是八条进藏公路中,路况最好、最安全的一条。在青藏铁路通车之前,是内地与西藏之间最主要、最繁忙、运力也最大的运输线路。
▲从青海到西藏距离虽远却最好走
从兰州至西宁的兰青铁路在1959年通车,结束了青海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铁路同一时期动工,想把铁路一直修到拉萨去。
可由于地质条件太过恶劣,青藏铁路修修停停,直到1984年才完成一期工程,从西宁修到了格尔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修筑二期工程所需的技术和资金在21世纪初到位了。
▲青藏铁路
2001年6月,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动工。2006年7月,这条被誉为“天路”的铁路圆满完工。
相比之下,川藏铁路看似路线更短一些,但修筑难度更胜一筹,毕竟要穿越整个横断山脉,计划要到2032年才能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的修筑难度世界第一
青海省目前已通车的四条铁路:兰新、青藏、兰青、西成,全都汇聚在省会西宁,可见西宁在青海省的分量。不仅如此,西宁在经济上也是青海省的绝对重心。
对于青海省而言,西宁的位置很偏,却是本省地理条件最好的地方。青海省面积高达72.23万平方公里,全国排名第四,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历史上开发最早的河湟地区,面积只占全省不到5%,而人口超过了80%。
▲河湟面积只不足青海省5%,人口却占80%以上
西宁更是精华中的精华,2022年青海省总人口595万、GDP3610亿元,而西宁的人口245万、GDP1644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1.2%和45.5%,这个比重超过直辖市以外的任何一个省级行政区。
西宁作为连接中原与西藏的支地,与中原的联系更紧密一些,关中乃至中原地区的人力物力乃至文化影响力,都是经由西宁及河湟地区,源源不断地输往青藏。
然而,由于古代中原王朝对青藏地区统治能力不足,西宁及河湟地区的边防作用突出,需要内地的大力支援,因而一直隶属于甘肃省,无法单独升级为省府级别。
近代以来,青藏地区的民族关系基本稳定和谐,青海建省的条件成熟了,西宁这个不挂名的省会终于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