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逯海涛

图源:视觉中国
4月9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条例规定,申请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这意味着,仅需居民身份证即可办理结婚或离婚登记 。此外,条例还增加了全国通办、服务指导和婚俗引导等内容。
影视剧里小情侣偷户口本结婚的桥段,以后要改了。婚姻是人生大事,而婚姻登记是确认婚姻关系的重要环节。以前结婚登记之所以需要户口簿,是因为上面不仅记载着个人身份、户籍信息可以“验明正身”,也是为了明确婚姻登记的管辖权,防止重婚等问题的出现。可以说,在当时信息不够通畅的时代,户口本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异地工作和生活,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的需求更加凸显。当事人回户籍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人工核验户籍信息,不但来回折腾耗费时间和精力,也增加了经济成本。此外,也确实有父母扣留户口簿阻碍子女婚姻自由的现象。
时代不断进步,制度不断优化,这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婚姻制度的具体体现。
修订前的《婚姻登记条例》是2003年颁布的,新版《条例》则是首次正式修订。这一调整看似简化婚姻登记流程,实则是对传统户籍管理制度和婚姻登记制度的优化与突破。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简化手续、全国通办等逐渐成为可能。于是,相关部门围绕着“以人为本”做文章,从人口流动客观规律出发,推动相关公共服务随人走。通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可以把更多方便惠及群众。除了让手续瘦身,《条例》还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当事人邀请双方父母等参加颁证仪式。可以说,对于在外工作、学习的适婚人群,这一改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营造婚育友好型社会也有着积极作用。
这背后,离不开技术的赋能和相关法律规定的配套升级。
比如婚姻登记中十分关键的身份核验,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能够有效核验当事人的婚姻状况,防止重婚、骗婚现象的发生。再加上近年来跨省通办试点地区已经扩大至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累计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49.2万对。据报道,试点3年数据显示,“跨省通办”地区重婚率下降12%,证明技术手段优于传统纸质证明。而身份证作为多证合一的法定凭证,也已具备独立证明效力 。正是这些努力,让“跨省通办”到“全国通办”,水到渠成。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婚恋问题毫无疑问是民生清单中的重要一项,通过为结婚手续减负,为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