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远古发现|约1.6亿年前侏罗虫破解棘头虫起源之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0:37:00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领衔的国际古生物团队近期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化石群发现一种约1.6亿年前的奇特远古寄生虫化石——侏罗虫,这一发现破解了长久困扰学术界的棘头虫起源之谜。4月9日,英国《自然》周刊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棘头虫又称棘头动物门,是一类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体内寄生蠕虫,能够感染人、猪、鱼等多种动物。它们有着蠕虫状的外形,可以外翻的吻突上分布着成排的倒钩,用于附着在宿主的消化道内。但关于这类常见寄生虫起源于哪里、跟谁是近亲,此前一直成迷。

侏罗虫化石照片(a)与复原图(b)。(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复原图绘制者:杨定华)

“由于体内寄生虫很难长久保存,此次研究前,棘头虫的化石非常罕见,迄今只开展了零星研究。而此次的新发现正好为破解棘头虫起源、细致研究它们的形态提供了新的关键化石证据。”领导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博介绍,研究团队此次新发现的棘头虫,产自著名的道虎沟化石群,因此被命名为道虎沟侏罗棘头虫,简称侏罗虫。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侏罗虫的演化位置位于棘头虫的最根部,是棘头虫的基干类群,很可能藏着棘头虫起源的“密码”。

从形态上看,侏罗虫体长约1至2厘米,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分成明显的三个部分:吻突、颈和躯干。吻突布满向下弯曲的倒刺,颈部短而灵活,躯干表面覆盖32对纵向纹路,利于在宿主肠道内固定。最奇特的是,侏罗虫躯干的最前端藏着一套“颚器”。颚器前部有小齿,向后逐渐变大,所有齿尖朝前,仿佛一套微型“绞肉机”。

侏罗虫的颚器结构与轮虫祖先相似,而钩状吻突又与现代棘头虫相似,这说明它们从自由生活的轮虫演化而来,但为适应寄生生活而特化了头部结构。

“侏罗虫堪称从轮虫向棘头虫演化过渡的关键一环。在侏罗纪时期,它们可能已经和现代的蛔虫、绦虫一样,形成了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的内生活习性。另外,以前科学家一直认为棘头虫起源于海洋,但侏罗虫却发现于陆地环境,这也说明,早期的寄生虫可能最早在陆生动物中‘试水’寄生策略,随后才扩散到海洋。”王博说。(记者王珏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