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椿树街道“友好之城”建设启动,首批“友好商户全覆盖”社区正式亮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8:11:00    

来源:【北京西城】

春日暖阳,爱意涌动。近日,椿树街道在宣外大街社区文化健身广场举办椿树街道“友好之城”建设发布会暨宣武门外东大街社区友好商户全覆盖发布仪式。活动公布椿树街道首批“友好商户全覆盖社区”名单,为5家友好商户代表颁发标识牌,同时启动“友好之城”建设,通过社区、物业、商户三方沟通机制,致力于优化骑手工作体验,便利居民日常生活,实现“双向奔赴”。

颁发友好标识

构筑基层友好服务矩阵

活动现场,来自顺丰、美团、中通、韵达的5位新就业群体代表,为宣东大街社区、香炉营社区、四川营社区、梁家园社区、椿树园社区这5个首批实现“友好商户全覆盖”的社区颁发铭牌。这些铭牌不仅是商户与新就业群体紧密合作的象征,更体现了社区对新就业群体的认可与支持,成为椿树街道构建友好生态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与会领导为如家酒店宣武门店、肯德基宣武门餐厅、筑味小厨坊、华百永恒商贸有限公司、圆梦椿商店等5个“友好商户”颁发标识牌,并为辖区商户代表赠送“爱心箱”。据悉,“爱心箱”内装有一次性雨衣、手套、口罩、咖啡、茶包等12类便民物品,为居民和新就业群体在日常出行和工作中提供帮助,让社区的友好关怀触手可得。

此外,宣东大街社区友好商户宣商酒店还特别制作了非遗香椿系列美食,邀请现场人员品尝,同时经快递小哥们专车配送至街道养老驿站,让驿站的老人们同步感受“友好之城”建设所带来的满满温情。

对于骑手来说,什么是“友好之城”?在外卖骑手马应贵看来,“友好之城”意味着不断升温的服务与不断完善的保障。“椿树街道开展的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以及各类文体活动,让我感受到被重视、被牵挂。这种幸福的感觉,让我在异乡也找到了家的温暖。”马应贵告诉记者,他的家属是少数民族,在工作中也感受到了宣东大街社区对民族工作的重视,社区内多民族团结友好的浓厚氛围,让他们一家人倍感安心。

党建引领驱动

擘画“友好之城”建设蓝图

活动还宣读了《骑手友好公约》。公约由椿树街道联合社区、商户及新就业群体代表共同商议制定,内容涵盖了多个维度,旨在全方位保障骑手权益、优化工作环境并促进社区与骑手群体的深度融合。

据介绍,一直以来,椿树街道通过强党建引领、强服务保障、强基层治理,打通了“友好之城”建设的大动脉,实现了商户、新就业群体、居民等多元主体的全面友好、互惠共赢,构建起“多方携手,共绘治理同心圆”的基层治理格局。今年,友好商户全域覆盖的工作,得到了各界的热烈响应和支持。物业企业积极响应“物业党建联盟”号召,承诺“以心换心,服务先行”“两新”组织提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为社区公益提供场地和物资支持;小微企业主表示“小商铺连着大社区”,以诚信经营守护邻里温情;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主动亮明身份,化身“流动网格员”“城市响应人”,为社区安全与民生服务贡献力量;居民朋友们则从日常邻里互动出发,呼吁“小事多商量,大事共担当”,为社区治理注入了鲜活的“共治智慧”。

椿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椿树街道“友好之城”的建设进程中,街道秉持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党建协调委员会单位积极发挥资源优势,“两企三新”组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生活,广大居民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共同绘就温暖和谐的美好画卷。未来,街道将继续推进“友好之城”建设升级打造,进一步统筹辖区力量,优化街区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居民生活更加舒适便捷,新就业群体更有融入感,让地区的企业商户能够更高质量的发展。

文字:任钗宁 何一凡

图片:椿树街道

校对:王昭 卢熙

责编:王昭

审核:侯明月

签发:李卓

本文来自【北京西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