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贵州: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 构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费场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4:48:00    

【大河财立方消息】4月18日消息,《贵州省提振消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稳妥实施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继续落实好在贵州省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群体生育保险待遇保障工作。实施儿科服务年行动,支持儿科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购置,指导儿科优化分级诊疗措施,结合实际需求设置夜间门诊。

在优化房地产市场供给调控方面,税务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对贵州省土地增值税预征率进行调整,缓解房地产企业经营困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坚持以需订购原则实施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统筹存量消化与增量优化,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出台贵州省高品质住宅设计导则,制定“好房子”项目开发建设等政策措施。2025年启动城中村改造3万户、城市危旧房改造8600套。

还提到,要搭建多元消费新场景。鼓励公园、商超、餐厅、特色街区等公共场所对城市服务和生活场景进行游戏化改造,开辟宠物专区,打造商业融合消费场景。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构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费场景。

贵州省提振消费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振消费的决策部署,结合贵州实际,进一步提振消费,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制定本方案。

一、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

(一)大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实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深入推进“六六就业稳岗计划”,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城乡居民就业能力。强化创业扶持力度,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提供担保贷款,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等。强化兜底保障,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发放标准。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左右、7%左右。

(二)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银行代发制度,加强支付监管。强化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公布,依法依规开展失信名单认定、列入、公开、推送等管理工作。加快推进落实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各地政府、政府平台公司进行清查梳理,制定解决措施和明确还款期限,实现动态清零。

(三)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稳妥实施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继续落实好在我省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群体生育保险待遇保障工作。实施儿科服务年行动,支持儿科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购置,指导儿科优化分级诊疗措施,结合实际需求设置夜间门诊。

(四)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鼓励城乡居民选择高档次标准按年缴费,按规定给予补贴。落实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等帮扶政策。健全贵州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建立参保激励机制。2025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医保基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左右。

(五)强化教育支撑。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实施县域基础教育学校布局优化与质量提升改革试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教育强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项目,完善提升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2025年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办就读率达90%以上。

二、大宗消费品更新升级行动

(六)全力推进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扎实开展汽车报废更新、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数码产品换新、家居换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支持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支持换购合格安全的电动自行车,支持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换新。推动新增33类家电纳入“以旧换新”支持范围。优化“两新”补贴兑现模式,简化补贴申请发放流程。加强资金监管审计,严厉打击虚假交易套取补贴行为。

(七)拓展汽车消费链条。用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开展酒车联动促销活动。推进二手车交易合同、车辆档案电子化,实现二手车交易、纳税、保险、登记等一站式服务。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在用地、审批等环节支持汽车运动赛事、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等项目建设。

(八)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支持高水平报废汽车、家电、农机回收拆解项目建设,发展“精细化拆解+回收件高效流通”模式。加强废旧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安全处理,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九)优化房地产市场供给调控。加快推进棚户区(城市危旧房)改造,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对符合条件的房产交易依法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对我省土地增值税预征率进行调整,缓解房地产企业经营困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坚持以需订购原则实施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统筹存量消化与增量优化,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出台我省高品质住宅设计导则,制定“好房子”项目开发建设等政策措施。2025年启动城中村改造3万户、城市危旧房改造8600套。

三、促进服务消费供给行动

(十)提质餐饮服务。打造贵州酸汤、贵州牛肉粉、贵州小吃等特色黔菜美食品牌,发布地方美食地图。鼓励国内外餐饮品牌来黔开设首店,鼓励餐饮企业申报老字号、黑珍珠、米其林等品牌。加强餐饮专业服务人员培养,2025年认定“黔菜师傅”250人以上;举办“黔菜美食荟”“钻级酒家消费季”“跟着电影品美食”等主题促销活动9场以上,组织不少于20家餐饮企业申报钻级酒家。

(十一)培优住宿服务。继续开展优质酱酒扶持旅游星级饭店专项活动。鼓励引入多元资本参与民宿建设运营,开拓民宿+美食、演艺、文化、中医药等消费模式。发布贵州省民宿酒店导览指南,支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游客精准推送个性化住宿建议,优化供需匹配。2025年,评定等级民宿150家以上。

(十二)改善出行服务。完善交通枢纽配套设施建设,优化调整城区至景区、夜间消费集聚区等人流密集地进出动线及停车位布局,按需规划开通景区间直通车线路。鼓励企业开展异地租还车业务。

(十三)完善家庭服务。结合城市社区便民一刻钟生活圈,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餐饮、家政、维修等居民服务网点,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搭建社区家庭服务供需平台。实施家政创品牌提品质三年行动,推动家政信用体系建设和应用。鼓励各地发放家居清洁维修、居家适老化改造、宠物服务等消费券。

四、激发消费新增长点行动

(十四)做优文化旅游。深入实施旅游提质发展“四大”行动,丰富赏花品茗、避暑消夏、贵南阳光、南国冰雪、温泉度假等产品,形成“四季宜游,全年宜居”的产品服务体系。实施“引客入黔”奖励办法。设立“文旅消费推荐官”奖励机制,鼓励游客在社交媒体分享贵州文旅游玩体验。实施高速公路分车型、分路段差异化收费政策。支持贵州旅游数智互联平台建设,推广应用“黄小西”AI智能体使用。实施促进入境旅游发展三年行动,用好240小时免签政策,完善重点涉旅场所国际化服务设施,提升涉外服务能力。实施外语导游培养计划,强化外语导游信息化保障,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实现外语导游联动共享机制。

(十五)做精体育赛事。支持各地举办山地越野、马拉松、攀岩、足球、篮球等体育赛事,支持利用山体高差和高桥等资源,开发低空跳伞、滑翔伞、蹦极、洞穴探险、悬崖速降等极限运动体验,推动兴义、罗甸、红枫湖、百花湖等水上运动中心建设,鼓励因地制宜开发漂流、人工水滑道、浆板、皮划艇等水上休闲运动,打造观山湖、阅山湖等城市水上运动公园,塑造贵州体育赛事旅游IP。2025年,举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50场以上,打造体育公园等新型业态融合体旅消费载体3个。

(十六)做新演艺经济。支持各地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歌舞、红色话剧、地方戏曲等演艺产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专业化演艺场馆,对新建或改造且符合标准的演艺场馆,按规定给予补贴或贷款贴息。支持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新型演艺产品。探索推动演出同餐饮、住宿、旅游等消费场景多元化优惠联动,实现“文体旅商展”协同发展。2025年举办大型经营性演出活动25场以上。

(十七)拓展教育培训。规范职业技能、成人学历提升补习、兴趣素养等社会化培训预付式消费管理,探索发放社会培训教育消费券。支持公共实训基地、文博场馆开展线上线下非遗手工艺、语言文化等民族文化传承培训课程。鼓励各地开设开办成人夜校。

(十八)激活银发消费。支持利用闲置资产打造森林康养、滨湖养老、温泉养老等旅居项目。支持居家、公共交通及公共场所进行适老化改造。支持各地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医疗机构、家政服务等资源,强化贵州智慧养老信息化保障,推动线上预约护理、助餐助浴、康复服务等功能实现。研发推广康养、慢游、怀旧游等旅游产品及中医药保健养生产品。支持民办老年教育发展,推动民办老年教育税费减免政策落地。支持各地积极创新探索“以房养老、以地养老”的农村集中互助养老新模式。

(十九)智领数字消费。加快推进数字消费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开展定制化生产。打造国漫影视、数字内容等青年消费热点,促进“人工智能+消费”。持续用好电商云仓供应链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集货、加工、配送、网销等全链条服务。2025年全省网络零售额增长10%左右,认定20家网络零售额百万以上省级电商示范企业。

(二十)搭建多元消费新场景。鼓励利用社区分散空地、商业中心建筑物顶等城市闲置空间,嵌入文创、剧场、展览、特色书店、文化餐饮等多元业态,设计改造为口袋公园、特色非标商业等城市文化休闲消费场景。支持步行街、百货大楼等综合商圈围绕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经典旅游、精彩展演四大板块进行升级改造,鼓励公园、商超、餐厅、特色街区等公共场所对城市服务和生活场景进行游戏化改造,开辟宠物专区,打造商业融合消费场景。持续推进“流光溢彩夜贵州”建设,开发设计夜赏、夜娱、夜宴、夜游、夜购一条龙夜间消费动线,打造夜间消费场景。依法依规开发溶洞空间,建设洞穴民宿、洞穴图书馆等特色场所,举办溶洞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围绕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厂矿遗址等打造沉浸体验式新场景。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构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费场景。

五、优化消费环境行动

(二十一)保障休息休假时间。严格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推行弹性错峰休假。深化协商协调机制作用,通过集体协商等形式,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加强执行情况常态化监督。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制度。加大贵州少数民族节假日宣传,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二十二)改善城乡消费基础设施。支持贵阳、遵义健全消费载体和平台,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健全生活必需品物资物流设施网络,增强保供体系“平急转换”能力。支持交通管理数智化改造升级,优化城市道路网络。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持续提升快递进村服务质效。培育一批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农产品集散网络。搭建城乡消费对接平台,发展订单农业、产销一体等对接模式。加大农村地区充电桩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25年底全省自然村千兆光网通达率动态达到100%。

(二十三)强化品牌建设。支持省级自主品牌建设发展,建立完善我省特色产品标准体系。制定山地旅游、民族文化体验、生态康养等特色行业服务标准体系。推动“四大文化工程”融入品牌建设,开展品牌故事征集、文化节等活动。

(二十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信用约束、综合治理、消费维权等制度。鼓励探索创新预付式消费平台建设。聚焦食品、药品、旅游等重点消费领域,常态化开展多部门联合监督检查,打击防范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加强网络经济税收监管和网络消费维权渠道建设,健全网络消费售后保障机制。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反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六、完善政策支持

(二十五)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加力支持教育医疗、技能培训、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领域项目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文化、旅游等领域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二十六)优化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构建成本适当、客群适合、服务适度的消费信贷供需体系,发挥贵州省金融促消费联盟作用,建立金融支持消费恢复扩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整合促销资源,促进金融机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多彩贵州欢乐购”、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丰富信用卡积分兑换内容。

(二十七)有序减少消费领域限制。进一步简化并放宽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领域市场准入条件,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社会集团采购,不得变相设置所有制、商户评级等采购门槛。在不影响交通通行情况下,允许在小吃街、步行街等夜间消费集聚区附近划定临时停车点位,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周末节假日向社会开放单位停车场。依法依规有序放宽办会办展限制。支持各地推进烟花爆竹燃放“由禁转限”。

(二十八)强化消费统计监测。按照国家服务消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统计监测制度,开展全口径消费统计,加强买方分地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统计等工作。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