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025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搭建对话交流平台,共享经验成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在论坛现场,贵州磷化集团科信部部长饶轶晟接受了采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贵州磷化集团的业务方向和行业优势?
饶轶晟:贵州磷化集团是贵州省省管大一型企业,主要业务包括现代化肥、精细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电子化学品、绿色环保产业等,在贵州省福泉市、息烽县、开阳县、瓮安县,以及甘肃省金昌市、四川省达州市、福建省上杭县、江苏省常州市建有磷肥、磷化工、氟化工及涂料化工基地、产品市场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进出口总额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居全省第一。
贵州磷化集团在资源储备、基础产业、技术创新等领域积累了领先优势。逐步形成了约1700万吨磷矿开采能力,以及800万吨高浓度磷肥、400万吨磷酸、240余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原辅料、190余万吨化工品、140万吨合成氨和500万吨磷石膏建材的生产能力。磷矿采选、磷复肥产能位居全国第一、世界前三,部分产品世界领先。
记者:贵州磷化集团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有哪些具体成效?
饶轶晟:作为全国重要的磷化工企业,今年以来,贵州磷化集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
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至2024年11月末,磷化集团能耗强度为0.49tce/万元,同比下降13.89%,能源结构中的煤炭消费占比却同比下降了5.40%,从58.53%降至53.13%,与此同时,集团还加大了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2024年,集团外购电力消费量达到28.71亿千瓦时,同比上升8.20%;生物质燃料消费量也大幅增长了83.49%。这些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不仅减少了碳排放,也降低了企业的能源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在节能减排方面,通过加强蒸汽产用调度、提升余热发电装置利用效率等手段,集团自发电量达到6.99亿千瓦时,同比上升28.69%,节约电费4.34亿元,相当于节约折标准煤8.5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68万吨。此外,集团还积极推动技术节能降碳项目。瓮福化工公司实施的2×40万吨/年硫铁矿制酸余热低温热能回收项目,累计回收低压蒸汽32.18万吨,年节约折标准煤2.89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7.65万吨。贵阳化肥实施的磷酸工段循环水泵能效提升改造项目,年节约用电756.72万千瓦时,折合节约能耗930.01吨标准煤。
在碳资产管理方面,2024年,集团工业产值万元碳排强度同比下降了11.30%。同时,积极布局涉碳资产的培育与壮大。通过签约购买绿电、开展碳足迹认证、开发CCER项目等措施,集团碳资产履约余量达到7.02万吨二氧化碳,实现交易盈余收益730.53万元。
记者:贵州磷化集团在加快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实施了哪些举措?
饶轶晟:集团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攻方向,着力催生、培育、壮大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
在加快节能降碳减污一体推进方面,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系统污染防控能力,成功增加热电锅炉脱硫装置并通过脱硫液氨改氨水工艺,促进热电装置脱硫见效;探索开展“无废工厂”建设,参与石油化工行业无废集团建设标准的编制,完成工业副产废物清理统计,并逐类进行价值化研究;同时“双碳”工作取得佳绩,集团耗能强度同比降低15.16%,碳排强度同比降低6.64%,成功取得PPA、STPP、MKP、DKP等15个产品碳足迹评价证书。
在推动安全环保一体化建设方面,持续开展落实班组安全主体责任及监督提级管控巩固提升行动,积极推进“磷化智安”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磷化智安平台功能,实现特殊作业电子票证办理,推动隐患排查线上填报;持续推进磷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深入研究磷石膏改性技术,进行磷石膏无害化处置,从根本上防范磷石膏渣场渗漏环境风险;全力完成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并成功销号。
在拓展磷石膏综合利用路径方面,组建成立“磷石膏综合利用中心”,强化价值调度,从产、输、堆、取、用“五个环节”发力,精准挖潜磷石膏全流程降本空间;加快磷石膏无害化处理项目布局,黔南基地已建成300万吨/年磷石膏无害化处理项目,具备新增磷石膏全部无害化处理的条件;深入推进磷石膏绿色建材、包装材料、循环制酸“三大产业化”路径,磷石膏包装箱成功进入澳大利亚市场,2024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超过78%,全面完成省级下达的77.3%目标任务。
记者:接下来,贵州磷化集团围绕“双碳”目标,在集团战略布局上有什么计划?
饶轶晟:下一步,集团将持续深化双碳能源管理工作,加速推进装备迭代升级,实施能效提升改造工程,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同时,着力加强双碳能源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技术团队,为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磷化集团将持续深耕节能科技创新,加大余热回收利用力度,挖掘能源利用潜力,合理有序推动燃煤掺烧与替代工作,降低化石能源依赖。此外,将加快风、光、储等绿色产业项目的规划与实施,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严格把关新/扩建项目的节能审查,确保项目从源头符合绿色标准。
记者:贵州磷化集团在挖掘碳减排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饶轶晟:为进一步挖掘碳减排潜力,集团将深入开展碳诊断工作,精准识别碳排放环节,制定针对性减排措施,有序开发各类磷石膏高值化利用的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项目,探索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路径。磷化集团将通过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显著降低能耗与碳排放,全面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为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展现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