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楼纯
4月11日,宁波市鄞州区东南小学教育集团内掀起科学教育创新热潮。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所与东南小学教育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所科学研究基地”,标志着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科学教育领域实现深度协同创新。

活动现场,东南大学柏毅教授团队与鄞州区教育局领导共同为科研基地揭牌。该基地将依托高校重点实验室资源,开发“科学素养数字化评测系统”,建立覆盖小学至高中的科学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东南大学夏小俊博士现场展示的《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教学》课程引发关注,通过开源硬件与传感器技术,将AI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探究实验,如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已试点该课程,学生通过RGB灯模块实现颜色识别应用 。
东南小学创新推出“工业科技第二课堂”,联合音王集团、华仪宁创等企业建立共享实验室。在《挖掘恐龙“化石”》示范课中,学生化身考古学家,通过模拟化石挖掘理解地质年代测定原理,同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文物保护意识。校长谢增焕表示,未来将深化“AI+工业”课程融合,构建“基础课程-社团活动-研学项目”三级课程链,例如借鉴东南大学STEM课程体系开发“智能机械臂编程”等特色项目。
双方建立“双向教研机制”:高校专家驻校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如柏毅教授领衔的“工程思维能力评价研究”;小学教师参与东南大学“脑科学实验室”项目,通过研究生实践基地参与科研数据采集。2025年新推的《星空探索》课程已覆盖小学全学段,学生通过望远镜制作、星系模拟等实践活动,理解天体运行规律。
宁波市教育局评价该合作是“落实教育部科学教育政策的创新范式”,其“高校定标准-小学试实践-社会评效果”的三螺旋模式,为区域教育改革提供可复制经验。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所长指出:“通过‘大东南’与‘小东南’的协同,我们正构建贯通K-12的科学教育生态链,让每个孩子都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未来三年,双方计划培养百名“科学教育种子教师”,开发30个跨学科校本课程,并联合申报国家级科学教育研究课题,持续输出科学教育创新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