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精准施策帮扶受关税影响企业,筑牢经济稳定“防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2:47:00    

(本文作者冯毅,浙商资产研究院总经理)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关税问题成为众多外向型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近日明确提出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的政策导向,特别强调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要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这一政策信号的释放,既体现了高层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准确把握,也为受关税影响的企业提供了扶助措施,体现了我国政府稳经济、保民生的坚定决心。

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多为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前沿的外向型企业,涵盖了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占据重要位置,产品大量出口海外,关税的变动直接推高企业出口成本,利润空间被压缩。在此背景下,政策帮扶刻不容缓,不仅关乎外贸企业的发展稳定,更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与就业稳定。​

此次对受关税影响企业提高返还比例,意味着企业能获取更多资金回流。这些资金可用于维持员工薪资发放,稳定人心。这既解决企业当下人员安置问题,又为未来发展储备人才,实现稳岗与蓄能的双重功效,彰显政府保就业、稳民生的坚定决心。​

受关税影响的企业,资金链需金融 “活水” 灌溉。一方面,应设立专项贷款,精准滴灌。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特点,明确贷款用途,对冲关税成本。同时,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评估企业经营与信用状况,让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资金。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可以主导设立外贸摩擦融资担保基金,为缺少抵押物但前景良好的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允许企业以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质押获取贷款。鼓励商业担保机构参与其中,给予保费补贴与风险补偿,激发其积极性,全方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保障企业正常运转。​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可以为企业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内贸与外贸目前在政策、监管、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限制企业灵活调配资源,鼓励企业开展内外贸协同经营恰逢其时。对于受关税影响的外贸企业,可利用自身品牌、技术与营销优势,深入挖掘国内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与服务。各级政府部门应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如借助电商平台开设内贸专区,举办各类商品促销活动,提高产品国内曝光度,助力企业 “转身” 开拓内需市场。同时各级政府组织受关税影响企业参加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展会,帮助企业展示产品,拓展客户资源。设立新兴市场开拓专项资金,对在新兴市场设立营销中心、售后服务网点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外贸企业拓展当地市场。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联合专业咨询服务机构,为受关税影响企业提供供应链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供应链风险,指导企业在面临关税大幅变动、贸易壁垒增加等突发情况时,制定供应链风险应急预案,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各部门需协同发力,形成工作合力。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专项贷款、担保基金等足额到位;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落实政策,优化服务;商务部门加强市场调研,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信息与政策指导,助力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此外,政策制定应保持动态调整,密切跟踪国际关税政策变化、企业经营状况与市场反馈,及时优化完善,确保政策始终契合企业需求。​

这场“关税风波”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全球化重构期的 “压力测试”。应对之道是通过政策精准滴灌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在 “危” 与 “机” 的转换中培育新优势。这些微观场景正汇聚成宏观经济的 “抗压能力”,一种既能抵御外部冲击,又能自我革新的发展韧性。这才是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中最坚实的 “防火墙”。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