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56789”看湖北民营经济分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8:00: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常被用“56789”来概括,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可谓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大盘和底盘。

与全国一样,湖北的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摸爬滚打、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壮大,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56789”发展格局。

民营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基础。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经济的65.7%。卓尔控股、九州通等14家湖北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企业数量连续7年居中部第一,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民营经济是创新经济的先锋。全省民营企业形成了8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培育了全省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024年,湖北41家企业入围全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0强,居中部第一。

民营经济是活力经济的源头。截至2024年底,全省民营经营主体达到910.0万户,连续4年新增百万户以上。

民营经济是开放经济的主力。2024年,湖北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占湖北外贸总额的70%。

民营经济是民生经济的基石。湖北民营经济吸纳了80%的新增就业,扛起了稳就业、保民生的大梁。全省5140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4868个村,累计投资1030亿元,彰显湖北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去年,湖北GDP总量跨越6万亿元,民营经济已然成为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

与此同时,一大批湖北民营企业乘风破浪,勇闯未来:芯擎科技“龍鹰”“星辰”双芯闪耀,用澎湃算力在智能时代竖起中国标杆;安翰科技以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撬动消化道早筛革命,让生命科技闪耀荆楚智慧;小米智能终端生态链在武汉聚势成峰,新质生产力如春潮涌动……他们在时代浪潮中书写“湖北创新”,在传承裂变中激活“楚商基因”,在转型升级中锤炼“湖北功夫”,在国家发展中书写“长江篇章”。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多,稳民营经济就是稳信心、稳预期。”华中师范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继亮认为,稳民营经济至少起到三个关键作用,一是筑牢市场信心的“压舱石”,二是构建创新生态的“强磁场”,三是夯实民生底线的“防护堤”。因此,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就是稳经济的核心一环;促进新时代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