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大学】
本周四,北京市发布近十年首个大风橙色预警。北京市教委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视情况及时调整周五放学时间,师生周末非必要不外出。
今早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风橙色预警。预计,4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东北地区、江汉、江淮、江南北部、四川盆地等地有5~6级大风,内蒙古、西北地区东北部、华北、黄淮等地有6~8级大风,阵风9~11级,其中,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等地局地阵风可达12~13级。

目前北京仍在大风橙色预警中。当前至9时平原地区平均风加大至5、6级,阵风可达8、9级;10时至22时为风力最强时段,阵风9~11级,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怀柔、平谷、密云等区的部分地区阵风11~13级,山区局地阵风可达13级以上。
这次大风,为何而来?面对极端天气,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来源:《追风 48天》纪录片
在北大,就有这样一位“追风者”。2022年夏天,她带领上百人的团队,深入黄河河套地区,在沙漠与绿洲之间追逐风暴、探索风暴,其气象观测试验经历形成。她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孟智勇教授。

今天,我们也身临其境感受了一番“风”起云涌,带着疑问和好奇,一起好好问问孟教授,拨开“风”的迷雾吧!
问
风从哪里来?
风本质上是空气的流动,其形成源于气压差异——空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
孟智勇教授用“踢皮球”来类比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把空气微团想象成皮球,若两地因地表温度不同等原因产生气压差,“皮球”两侧受力不平衡便会移动,从而形成风。

来源:《追风 48天》纪录片
问
为何此次风如此强劲?
孟智勇教授介绍,本次大风天气的主要成因是:近日地面显著回暖,蒙古冷涡南下携带强冷空气,与暖空气剧烈对峙,在近地面形成大范围的强气压梯度,进而引发大风。与局部性的强对流大风不同,此次过程影响范围广,动力机制更接近于冬季寒潮。
问
风力的强弱如何变化?
风的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除气压差外,还会受到地形、高空风等的影响。具体来说,城市建筑群总体上会因摩擦作用消弱风力,但狭窄的街道可能因“狭管效应”而形成类似穿堂风的气流,导致局地风速显著增强。

来源:《追风 48天》纪录片
北京大学采取多项举措
积极应对极端大风天气
通过短信、微信等形式
及时发布安全提醒信息
灵活调整课程时间安排
开展宿舍入室安全检查
预约参观游客顺延时段
取消原定于周末进行的体质测试
停止或推迟集体组织的室外学生活动
……
协助师生提前做好安全防护
为每一位北大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据悉,4月13日08时至14日08时
大风还将继续
预计14日(下周一)下午
风力将减弱
本次极端大风天气最终结束
大风天气,安全第一
宁可防其大,不可疏其小
尽量不要出门
如须外出务必小心
必须秉持科学态度
保持高度警觉
增强风险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时刻做好准备,守住安全底线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北京大学保卫部、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中央气象台、北京日报
编辑 | 王颜欣、唐儒雅
排版 | 唐儒雅
责编 |戴璐瑶
本文来自【北京大学】,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