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用“减增法”答好“减负增效”的命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0:49:00    

减负增效是基层长期面对的命题,“减负”不是“推责任”“卸担子”,更不是“撂挑子”“混日子”。党员干部应在减负中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减”与“增”的关系:减压力增动力、减考核增实效、减形式增担当,以开拓者、实干家、担当者的姿态答好“减负增效”的命题。

减压力增动力。“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但压力过大,容易造成“小马拉大车”的局面,轻装上阵,才能减轻思想“包袱”,增加干事创业的活力和热情。党员干部应在工作中减掉“私心杂念”,丢掉“思想包袱”,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分内事”。把之前用于应付文山会海、填表留痕的压力转换为明确职责、推动工作的动力,主动跳出自我满足的“舒适区”,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激发工作潜能,不断奋勇争先、创先争优,真正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开拓者状态在开拓进取、突破藩篱中答好“减负增效”命题。

减考核增实效。考核的初衷,是为了改进不足、检验工作成效,但有的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更让基层苦不堪言。为此,党员干部需要从考核的“沼泽”中脱身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字上发力,把目标落实在干事上,确保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党员干部要以“事虽小,不为不成”的紧迫感,在探索中不断厘清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敢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发扬钉钉子精神解决问题,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作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把“蓝图”变成“实景图”,以实干家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之举答好“减负增效”命题。

减形式增担当。马克思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党员干部要坚决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防止留“痕”不留绩、留“迹”不留“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不以“痕迹”论英雄,从繁琐的材料中解放出来,走出办公室,下沉到一线,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让花里胡哨的“形式”变成实实在在的“担当”,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扛起担当大旗,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者答好“减负增效”命题。

减负不是减轻责任、就此躺平,而是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干事创业,“实”字当先,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一分一毫也不能打折扣。我们要用好“减增法”,放开手脚、轻装前行,心无旁骛、一往无前答好“减负增效”的命题。



来源:云新闻客户端

编辑:何珊珊(实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