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陈维灯
4月25日,入院14天后,34岁的赵某恢复良好, 正在呼吸内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中。
可回想起4月11日凌晨时的情形,赵某依旧心有余悸,“没想到哮喘也能要命,要不是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我怕已经进了‘鬼门关’……”
当天,重庆中心城区遭遇雷雨。
凌晨时分,睡梦中的赵某突现气促、喘憋等严重呼吸困难症状。惊醒后的赵某立即自行用药,但症状不仅没有好转,病情反而急剧恶化:无法完整说话、喘累加剧,直至陷入嗜睡、昏睡状态……
清晨7时,赵某被家属紧急送至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时,已处于昏迷状态,口唇紫绀、呼吸微弱,随后呼吸心跳骤停……
“我们初步判断赵某是因雷雨天气引发‘雷暴哮喘’,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等重症哮喘症状。”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倩介绍, 雷暴哮喘是指在雷雨天气中或紧随其后出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多发生在花粉季节,雷暴天气中,强对流将花粉、霉菌孢子崩解成微小颗粒扩散,这种含大量过敏原的微小颗粒更容易被我们吸入到气道内,引发支气管痉挛,导致哮喘发作, 症状轻至重度不等,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赵某被送到医院后,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迅速启动医疗应急系统,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就此展开: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循环支持......两分钟后,赵某便恢复自主心律和呼吸,暂时度过了最危急的时刻。
然而,赵某持续的严重气道高反应性,导致气道痉挛、呼吸衰竭,救治难度极大。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迅速组织团队进行病例讨论,结合赵某的病情,制定了一套个性化诊疗方案。
11天后,赵某的气道痉挛逐渐缓解,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并从重症医学科转入呼吸科进行后续治疗。目前,赵某恢复情况良好。
“绝大部分‘雷暴哮喘’患者既往有过敏性疾病,以过敏性鼻炎,哮喘病史为主,主要症状是胸闷气短,伴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周倩介绍,“雷暴哮喘”的预防首先对确诊有哮喘的患者平时要规范正确使用哮喘药物,及时关注天气,提前做好预防,随身携带口罩。当出现哮喘严重发作时,要及时脱离过敏原、及时自行使用急救药物。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万托林(沙丁胺醇)是缓解哮喘症状最有效的药物,平时使用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倍氯米松福莫特罗也可作为急救药物,可以临时加吸。如果症状仍不能缓解或 持续加重, 要第一时间呼叫120联系救护车,立即送医就诊。
原稿点击:“雷暴哮喘”心脏骤停 11天生死营救转危为安-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