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个人形机器人应用示范区有望落地广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8:20:00    

自研核心硬件+构建产业生态 车企大厂也卷机器人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戚耀琪 许张超

近日,上海车展上,广汽集团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成为汽车产品之外的展出亮点,彰显着“粤字号”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实力与活力。据了解,这款机器人不仅在安防、康养、汽车后市场等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还将在物流、教育等更多场景应用带来更智能的服务。致力于构建未来智能化的立体交通生态,今年,广汽将推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应用示范区在广州落地。

两轮优化迭代造出人形机器人

去年12月,广汽以“自研核心硬件+构建产业生态”双轮驱动,发布了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实现了AI大模型和辅助驾驶算法的无缝融合。

一家车企为何选择开发机器人?其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又有何硬核之处?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近日专访了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爱民。

自2006年毕业后,张爱民就扎根机器人研发领域,涉足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当他第一次看到马斯克发布的特斯拉首款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时,深受震撼,并预感到,人形机器人或许才是未来智能服务的终极载体。2022年,他的人形机器人梦想与广汽一拍即合。作为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广汽希望通过智能机器人进一步延伸其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将现有的技术优势、供应链优势、品牌优势从汽车行业拓展到更多场景。

纵观近年的人形机器人行业情况,存在机器人的AI泛化能力不足、运动能力和操作能力不够、整机成本高,以及可落地应用场景缺乏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行业的探索和解决。因此,广汽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团队,形成了运动、操作、大脑技术、硬件自研等方面的解决方案,经两年三个月攻坚,历两轮优化迭代,终于造就了GoMate这款“可变轮足移动结构”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全景感知实现看清、想明、做对

为了让GoMate有一个智慧的“大脑”,智能机器人团队针对特定公共安全应用场景对开源大模型进行调优训练,并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实现了AI大模型和自动驾驶算法的无缝融合。GoMate在各种场景,均能实现快速、准确决策。

同时,为了让GoMate有真正的“感知能力”,工程师为它装上了多模态感知技术,能实现360°全景感知,厘米级的盲区让机器人能够精细化地执行一系列指令,做到看清、想明、做对。

安防、物业、康养都是目前机器人主要面对的场景,今后还可面向家庭。巡检是安防的一个功能,比如附近有电瓶车发热了,人的眼睛看不出来,但巡逻的机器人可立刻感知,并及时报警。它甚至能精确锁定电瓶车是谁家的,后台第一时间联系车主。此外,有一些高附加值的功能也可以切入,通过和有关部门联网和人脸识别,一旦发现不法分子即能迅速揪出。

从“可变轮足”到丰富产品形态

记者看到,可变轮足的构型设计是个非常关键的设计选择。轮足结合比传统双足效率更高,在平坦路面采用两轮模式,如遇楼梯、草地、复杂人群等环境,则可切换成四轮模式。采用可变轮足结构,GoMate机器人更加灵活,移动速度可达每小时15公里,居行业内较高水平;更加节能,续航时间更长;更稳重安全,不易发生倾覆。

据介绍,目前,除了电池和减速机是采购的,广汽机器人所有核心动力部件均为自研。除了轮足构型,广汽对完全人形机器人也会尝试探索,产品形态的发展将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第一阶段是非接触式的安防巡检;第二阶段是接触物体不接触人,如毛巾掉地上了可以帮你捡起来;第三阶段是接触人,如搀扶老人起床、帮助疾病检查等。

今年,广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还是以示范为主,到2026年会进行小批量生产。接下来,生产能力要跟上,垂直行业大模型要继续研发,硬件可靠性也要进一步提高。

张爱民表示,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至少要三五年,不一定是销售模式,可能是租赁模式。“我们的理念就是一定要解决行业的痛点,行业有什么需求,我们就做什么样的机器人,不局限于固定非要做什么形态的机器人”。

编辑:郑健龙

来源:金羊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