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文/图
4月10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开幕。
今年是6G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业内预测2030年6G开始试商用,按照这个节奏,今年将成为6G标准制定元年。
除去展望未来,会上的另一个关键是总结过去——5G商用到现在已有7年,这期间我们是否做得足够好?
首先,5G是给我们实实在在带来了价值的。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过去5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
但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还不够好。
从5G时代开始,移动通信技术虽然已经扩展到行业应用,但面向消费者的应用还发展得不够充分。
一个能感受到的体会是,尽管5G理论速度比4G快了十倍,日常使用实测也快了七八倍,但你是不是仍然觉得,似乎不用5G,手机上的事儿也都能干,几乎没什么实际影响?
邬贺铨还表示,即便在5G更具优势的面向工业领域的应用,也不及预期。
这就为业界研究6G敲响了警钟。
未来6G网络开始普及了,我们应该怎么从“建得好”向“用得好”升级?怎么真正提升通信技术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引擎的“引擎度”?
这次大会上,来自全球专家学者做了不少讨论。有专家认为,通信技术不一定要“引领行业发展”,但要起到融合和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价值创造,是6G创新的根本指向。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向“货架”,已成为全球共识。
所以推动“从创新策源到生态落地”的闭环路径,也是这次大会的一个重点。
闭环路径从哪些领域开始落地?
根据大会的议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太赫兹技术、通感融合等领域,都是可以优先发力的方向。
想想2018年5G商用元年时,大家对5G的期待。7年之后我们现在的实际使用体验,可能与当初对比有些许落差。
时代的交替再一次来临,今年,6G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布局,不要让“缺乏现象级应用”成为每一次讨论时都会重复出现的问题。相信到时迎来的可能不仅不会是落差,甚至还可能是惊喜。